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是能打胜仗的支撑
把数量扩大和质量提高统一起来,在军队质量建设上下功夫,大力提高军队的政治力量、精神力量,走精兵之路,是人民军队能够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条件。
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长期处于数量和技术装备上的劣势,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在这种特殊的客观条件下,要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人民军队必须要在数量上迅速发展自己,并兼顾提高质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猛烈扩大红军成为军政第一要务,全国红军曾发展到近30万人。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已发展为100多万正规军队、200多万民兵。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人民军队的数量激增至300余万人,第一次根本扭转了敌我力量对比。正是数量上有了保证,才能够弥补质量上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质量。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军队数质量均大幅提高,炮兵、工兵、装甲兵等特种兵建设大大加强,海军、空军也初步建立起来,人民军队已发展为多军兵种合成军队。也正是根据敌我力量对比的质变,毛泽东对解放战争的进程作出了科学的预测,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由建军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开始注重掌握现代军事技术和作战方法。抗美援朝战争时,在同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较量中,人民军队向现代化大步迈进,武器装备、体制编制、作战方法全面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更加注重质量建设,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从科技大练兵到科技兴军,人民军队正努力提高国防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着眼于打造一支具有强大实战和威慑能力的精锐作战力量,为创造性地赢得和平发展环境,积极塑造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新秩序贡献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