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衡: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

王衡: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民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形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指南、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价值理念、基本原则、核心特征、主要观点、理论依据、思想来源、演变历程、实现形式等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是一项具有独特价值和广阔前景的研究课题。

独特的研究价值

从理论价值来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系统性地梳理、总结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发展逻辑,从政治学基本原理的角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科学性及其对于中国政治发展的必要性,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收复”民主理论高地和道德高地的必然要求,也是破除西方自由民主“神话”、“崇拜”和“迷信”的应有之义。

从现实意义来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错误的民主观导致民主的错误,正确的实践则必须以正确的观念为指引。只有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我们在追求人民民主的政治道路上才能明确目标、定位与方向,避免彷徨、困惑和迷失。

广阔的研究前景

民主观研究在西方政治学界向来是一门“显学”。然而,从熊彼特的“程序民主观”、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观”到萨托利的“精英主义民主观”,西方的民主理论家们无一例外地秉持“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将竞争性选举、代议制、多党制奉为民主的必要条件。可以说,以自由主义民主观影响并改造其他类型的民主观,是西方民主观研究一以贯之的逻辑线索;而树立所谓“正确的民主观”,则是西方民主理论家难以割舍的内在冲动。在这种偏狭的研究范式的支配下,西方学者很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进行客观考察,更谈不上全面准确的表述。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基础研究和比较研究方面已积累了一定成果。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的提升空间在于:一是研究的系统性有待强化,贯通描述层面、解释层面与对策层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较少;二是研究的整合性有待突出;三是研究的实证性有待提升。可见,只有将公众民主观纳入研究范畴,构建“基本内容—形成原因—实现路径”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提升研究方法的实证性与科学性,才能充分挖掘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研究空间。

丰富的研究议题

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可以分为描述型研究、解释型研究和对策型研究三类。而研究议题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基本观点的归纳概括。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认为民主的本质在于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的最高形态;在内容上,民主应该实现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在功能上,民主具有工具价值,但并不能一揽子解决社会中的所有问题;在制度上,民主应该是选举、协商、参与等多种制度形式的复合;在标准上,民主建设成败得失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符合人民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