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核心特征的纵横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核心特征只有在比较研究中才能得以揭示。在纵向方面,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嬗递和变迁的整体性趋势;在横向方面,既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内部比较,分析不同地域、年龄、阶层、教育水平、政治面貌的公众民主观的同质与分化状况,还要开展外部比较,从而在纷繁复杂的民主观谱系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进行准确定位。
三是形成逻辑的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形成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文化逻辑的统一。在理论逻辑上,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民主观,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蕴含的政治学基本原理。在历史逻辑上,要讲清楚以“治理绩效”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民本政治”、以“救亡图存”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民主运动、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形塑作用。在实践逻辑上,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抽象和客观反映。在文化逻辑上,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来自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
四是实现途径的对策研究。在民主观的培育机制方面,如何利用大众媒介、学校教育等政治社会化手段实现官方民主观与公众民主观的耦合;在民主观的践行机制方面,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而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多元的研究方法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离不开方法论的支撑,尤其是以多元化的研究路径与技术手段为依托。从研究路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应该实现定性分析与量化分析的有效结合,既要开展基于历次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官方文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重要讲话等文献材料的质性研究,也要开展基于调查问卷、大数据的量化研究。从技术手段来看,应该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概率抽样调查与统计推断、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研究的实证性与科学性。
比如,文本分析是从海量文本中抽取特征词并综合运用文本挖掘、关键词检索、词频统计、语义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呈现文本信息的分析技术。再比如,问卷调查特别适用于对公众民主观的分析,而深度访谈特别适用于对民主观成因的解释。在大量个案访谈的基础上,研究者能够在微观层面上对民主观的具体形成过程及其因果机制提出具有理论穿透力的解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