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打破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障碍和利益固化的樊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活力。经过近40年来的改革发展,计划经济条件下原有的利益格局已经打破,新的利益格局正在形成之中,但也出现了利益固化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相违背,与党执政的宗旨相违背。如果不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不树立起社会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五大发展理念即使再美好,贯彻落实起来都不会太顺利。全面深化改革要啃的都是“硬骨头”。所谓“硬骨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者本身成为了改革的对象。这不仅需要有勇气和智慧,而且更需要解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有时候,影响改革的许多思想障碍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尤其是来自各种既得利益的羁绊。”这轮改革的特点是顶层设计,时间表、路线图设计出来之后,“四梁八柱”搭起来了,其后关键是落实。因此,打通“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环节,是必须痛下决心解决的问题。
第三,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把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绊脚石理出个清单,排出个顺序,一块一块地敲。五大发展理念既是经验总结,更是有的放矢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来的。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体制机制和宏观政策上根本地解决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实施措施,尽快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让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综合施策,确立市场主体独立平等地位、确立市场运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促进市场环境优化。二是进一步明确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职能范围、手段措施,尽快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国家宏观调控要注意避免两个问题:一是宏观调控,重在宏观,而不能随意干涉微观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活动,更不能代替市场主体,为市场主体作决策,为市场主体的盈亏负责任。二是防止计划经济思维的反复出现,尽管口头上一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然而一旦市场出场些许波动,就惊慌失措地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特别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干预市场规则。三是进一步明确简政放权过程中的一些政策衔接问题,防止“放管服”变异成“放而不管”“放而不服”“上放下不接,放接脱档”。要进一步明确上一级政府与下一级政府的事权、财权、责任,理清权责利关系。“放权”就要放到位,不能核心权力握住不放,只把外围的权力放下去;“放权”的目的是有利于发展,而不是怕承担责任,如果为了不承担责任把应该有的权力也推出去,相互推诿,害怕担责,这就失去了职能部门的应有职能。上级“放权”要与下级“接权”统筹起来,不能让放与接之间出现“真空”,使群众找不到办事的“庙门”。谁审批谁负责,但取消审批并不等于不管不问,对取消审批的事项必须加大事中事后的服务与监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的步幅比较大、速度比较快,经济发展活力增加,社会反响良好。但上述这些工作还需要做彻底,否则会出现“半拉子工程”,减弱甚至丧失改革的功效。
第四,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广泛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不只是党委和政府的事情,人民群众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主体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向上的局面,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发展动力的举措,为此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分配平等的权利保障机制,这四个平等实质是起点平等,这是打破利益固化樊篱,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一个主体都有了一个平等的起点,都有了通过努力改善自身命运的机会,就会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潜能,聚集起经济发展的正能量。二是以对外开放倒逼改革,打破国内市场壁垒,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尊重企业家精神,尊重劳动者的自主选择,尊重市场经济内在规律。三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加公民的安全感。
第五,尽快建立改革容错机制,保护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要把那些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敢担当、能作为、有作为的干部用起来,把那些抱残守缺怠政、庸政、赖政的干部调整下去,鼓励干部干事业、干成事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要调动“关键少数”的积极主动性,建立起一套宽严适度、赏罚分明的干部考核晋升制度和改革容错机制,杜绝“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庸俗作风的泛滥。现在比较共识性的认识是,对干部管理要坚持“一条原则、三个区分”。“一条原则”: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又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三个区分”: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一条原则、三个区分”有利于保护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激励干部更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当前,“一条原则、三个区分”还是宏观指导思路,实施起来不好把握。因此,当务之急是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规则和程序,以解除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牛先锋,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