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理论特征

摘要: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问题意识、分析方法和基本结论,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既有温度,也有力度。所谓“温度”是就马克思的价值立场和治学态度而言,所谓“力度”是就问题本身的性质和马克思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而言。马克思之所以被评为“千年十大思想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相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规律这“两大规律”,从而为人们科学地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南。

在人类创作的众多精神产品中,有相当多的部分堪称经典,这些经典是后来者安顿生存、实现发展的宝贵资源。经典之所以经典,大致有三个标准。

一是它的问题很经典。经典著作往往分析的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关乎人性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历史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等“老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分国界、民族和性别,我们研读经典,其实就是想探究前人对这些问题的基本态度和主要观点,以求对自己的安身立命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二是它的分析很经典。经典往往是立体的。凡是能够称得上经典的东西一定包含着丰富的分析方法,这些不同的分析方法在成就作品本身的同时也为人们织就了一幅立体的图画,它为我们多维度地透视事情本身提供了经典的方法论参照。

三是它的结论很经典。经典著作往往包含着经典结论,这些结论往往具有总结性、典范性和标志性意义,它代表了前人对某一问题的集成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又成了后人进行相关研究时“绕不过”的前提。正是在对这些前提的探索和积累中,人类知识的数量和水准才会得到增加和提升。

很显然,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符合上述三条标准,他的许多著作既有温度,也有力度。所谓“温度”是就马克思的价值立场和治学态度而言,所谓“力度”是就问题本身的性质和马克思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而言。马克思之所以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千年十大思想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相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规律这“两大规律”,从而为人们科学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究竟对什么问题不满?或者说,他的问题意识究竟是什么?我们理解,马克思主要对两个层面的问题不满。一个是他对哲学层面的唯心主义哲学不满,这种哲学往往从外部规定事物,从而使人无法准确把握自然、历史和人的本质。正是因此,对唯心主义及其形而上学样式的批判纵贯马克思的一生,因为“从事实中发现联系”要比“从头脑中想出联系”难得多,这便是“实事求是难”的认识论根源。另一个问题是马克思对现实层面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满。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产业工人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处境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最大讽刺,当然,马克思没有进行单纯的道德控诉,而是将精力转移到了对劳资矛盾的深入分析之中。马克思的分析表明,人类需要资本,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是,人类必须学会分析、批判和驾驭资本,因为资本的逐利性、贪婪性和破坏性是导致社会不公和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只有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类史的真正开始。

上述两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著名的“两大发现”。马克思首先发现了人类自身存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主义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我们每天首先需要满足吃、喝、住、用、行以及为此而必须展开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这个“物的事实”是全部社会问题的基础和根源。只有聚焦于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懂得“生产力标准”对于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意义。此外,“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依据这个规律,我们不仅看到了剩余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的秘密,而且看到了剩余价值被资产阶级拿走并转而通过制度的方式巩固这种经济剥削的各种努力。

梳理可见,马克思的问题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一般条件下人类生存的基本秘密,一个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生存的基本秘密。前一个问题具有一般性,后一个问题具有特殊性。要获知前一个问题,我们必须破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树立实践唯物主义立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成果。要获知后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聚焦“商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时代现实,以及附着其上的现代人的生存焦虑、精神迷失和道德无助感。在这两重意义上,如果再去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依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这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目的就是为了破除唯心史观,创立唯物史观,我们读这部著作的目的就是领会新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进而为辩证的思考和处理现实问题奠定科学的思维基础。而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的逻辑运动,进而为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命运提供学理依据,这为我们走出资本时代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的分析方法

经典著作不仅包含着明确的问题意识,而且包含着经典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既体现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深刻性。当然,必须看到,这种主客观统一的过程其实十分艰难。纵观人类思想史,能做到这一点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十分稀少,所以,向经典致敬天然包含着向经典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方法致敬,这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推动社会平稳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不妨以《资本论》为例做些说明。《资本论》不仅包含着问题,也包含着方法。马克思的分析方法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是一种方法,从抽象到具体也是一种方法,前者是历史的方法,后者是逻辑的方法,只有把这两者相结合,我们才能科学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马克思指出,“把经济范畴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序来排列是不行的,错误的。它们的次序倒是由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同表现出来的它们的自然次序或者符合历史发展的次序恰好相反”。所以,就像“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一样,“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提供了钥匙”。这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才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这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对于资本,我们既要追溯其简单形式,也要研究其复杂形式;既要追溯其一般过程,也要研究其内在结构。马克思分析到,“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的确,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但是,“抛开人口所构成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又如,对于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所以,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本,我们更要注重其质的丰富性。即便是在古代奴隶社会也有商品经济形式,但是,这种商品经济也是当时社会发展到繁盛时期的产物,而且这种经济形式并未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主导形式。所以,商品经济必然从属于一个新的更高的更复杂的社会形态,尽管它在之前的社会条件下已经获得了某种发展。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