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之治”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之治”

摘要:中国有句古语:“有多大的能力,就有多大的责任”。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始终站在和平稳定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受“中心—边缘”结构的影响,人们关注的眼光总是在西方,而且往往总是偏袒着西方。但是,历史的发展并不总如人们所预设的那样。近年来西方世界颇不太平,如金融危机、经济停滞、选举乱局、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难民问题、种族歧视引发社会抗议和骚乱……面对西方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治理乱象,很多国际人士惊呼:西方怎么了?与上述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欣欣向荣的有序治理景象,这种有序治理景象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之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许多人想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为什么具有旺盛生命力,“中国之治”魅力何在。无论是分析“中国之治”的魅力,还是反思“西方之乱”的根源,都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比较的视野看,“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都有其必然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胜利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历史表明,那些没有稳定领导核心的国家,它们无法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常常陷入不同利益集团的撕扯之中,使国家发展失去方向。从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选的情况看,一些新的领导人通过竞选上台执政,但是都不能成为稳定的领导核心。这是因为,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已经从最初的良性竞争,逐渐发展为政党分肥,这不仅体现在选举中,更体现在议会议事中。在选举中,各党派为了自己的候选人能够胜出,不惜花费重金进行选举策划、包装、运作,使民主的形式大于其实质内容,最后成为舆论(主要还是资本)主导选举,从而实现党派自身利益。以美国的选举政治为例,选举离不开政治献金,所谓的民主不过是财富主导下的幻象,并不能真正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在议会议事中,各党派更是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博弈、甚至出现相互掐架,使一些利民项目、工程、法律等不能在议会通过,从而无法进入实施阶段。这种长期的基于政党利益考虑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一种内耗,极大地增加了国家治理的成本、降低了国家治理的效率。从这个角度看“西方之乱”,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理论维度看,能否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是否真正成熟的关键。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邓小平同志也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中国这样的大国、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要凝聚全党、团结人民、战胜挑战、破浪前进,保证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力量,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但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声,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辱使命,不忘初心,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和“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启了新的伟大奋斗,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局面,形成了“中国之治”的独特景象。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