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之治”(3)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之治”(3)

摘要:中国有句古语:“有多大的能力,就有多大的责任”。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始终站在和平稳定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西方国家面对治理乱象,也在千方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事实是,即便开出了一个又一个治理的药方,也因不同利益集团相互掣肘难以有效施治,乱象难以根治。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的新动向,又折射出西方社会似乎失去了自我调整以达到自愈的能力。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的治理乱象是偶然现象的集中爆发,实质则是在治理乱象后隐藏的深刻制度根源。随着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产业集群、大集团化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财富越来越集中,使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问题日益凸显。在西方企业大集团化发展过程中,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了资本集团之间的封闭性和自利性,从而使有限的社会资源不能共享。这也导致近年来西方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潮流。从本质上讲,西方治理之乱是资本主义本性的再次暴露。如果看不到西方之乱背后的制度根源,就难以揭示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

与“西方乱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催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具有无比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前途,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之治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尤其是现在的国家治理,远比以往复杂得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简介:石国亮,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