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进取,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更重视下“先手棋”、打“主动牌”、牵“牛鼻子”,更善于国际博弈,更敢于发挥引领作用,更加奋发有为,开创外交新时代,积极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台湾、钓鱼岛、南海等一系列涉及我国重大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亮明立场,划出底线,敢于斗争,有力捍卫了国家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极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反恐外交取得积极成效。中国扩大了同有关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利益汇合点,深化了反恐务实合作。特别是在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方面,赢得了国际社会更多支持与配合,有效挤压了“东突”恐怖势力生存空间,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也为维护我国海外机构和人员安全利益,促进国际反恐合作,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经济合作成效显著。中国以经贸合作推动与其他国家关系发展,充分发挥其国际关系“压舱石”作用,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高度重视经济话语权和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着力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更加注重以经济外交服务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和现实发展需求,经济外交在配合国内经济议程和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战略,着力打造立足周边、辐射全球的自由贸易网络。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相继签署并获批准,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维护和拓展我国在网络、外空、极地、深海等新疆域利益。中国大力开展网络外交,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安全利益,谋求实现“数字共赢”,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开展外空外交,参与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成立了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同有关国家共同在北京成立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并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的应用。中国稳步开展极地外交。2013年5月,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为深入参与北极事务迈出重要一步。中国积极推动极地科研与环境保护,并在未来的北极航运规则制定、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等问题上与相关国家开展交流与对话。中国扎实做好海洋外交,积极参与并支持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调查勘探工作,积极维护海上航行安全,推动建设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
充分体现“外交为民”
“外交为民”得到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维护中国企业和机构在海外的安全与合作权益,确保我海外公民走到哪里,领事保护和服务就跟到哪里。目前,中国公民到国外,打开手机收到的第一条短信,就是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针对国别发送的安全提醒短信。2014年外交部启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24小时热线电话,为中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与服务热线应答。中国全力打造新的惠民、利民工程,更好地为国家“走出去”战略服务。
中国第一次动用军舰撤侨。2015年年初,也门安全局势突然恶化,战火迅速蔓延。600多名中国公民受困也门。习近平总书记果断命令,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即刻前往撤侨。2015年3月26日,撤侨工作全面展开,正在执行护航任务的三艘中国军舰驶向也门亚丁港。9天内,629名被困同胞被全部安全撤离。中国军舰还先后帮助撤离了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埃塞俄比亚、埃及、新加坡、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等15个国家的279名外国公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与日俱增。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外人员往来便利问题亲自做外国领导人的工作达96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便利了中国公民走出国门。截至2017年7月,已有131个国家与我国缔结各类互免签证协定,中国公民持普通因私护照可免签或落地签前往64个国家和地区。
(作者:陈须隆,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