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家长签字,推动学校和家庭各安其分

叫停家长签字,推动学校和家庭各安其分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某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说:“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同时,该小学还发布了《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学生公约之作业篇》,提倡“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

“检查作业不是妈妈的事”,这一理所当然的常识,却可说是模糊已久。长久以来,家庭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已沦为家长作业。除了每天的例行检查、签字之外,更有各式脑洞大开的“奇葩作业”让家长们苦不堪言。在这种“反常变寻常”的大背景下,浙江的这所小学果断叫停家长签字,无异于是解救家长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其获得普遍的力挺和激赏,并不令人意外。所谓的钦羡之中,终究有着几分将之推而广之的期许。

在过往的教育实践中,让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确认,被表述成是“家长伴随和协助孩子成长的有效手段”“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的完美合作”云云。相当长时间以来,此举的正当性、合理性并不曾遭受丝毫质疑。然而,近些年来,事情却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首先,家庭作业的“家长化”成愈演愈烈之势,深感压力的年轻父母们抵触、反弹情绪不断积蓄;再者,随着全社会对教育分工、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论的更多认识,“让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逻辑基础变得越来越可疑。

的确,让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确认,可以被描述成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可倘若换个角度理解,这一做法又何尝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推脱责任和强加于人呢?按照基础的分工秩序,知识教育、课业督导原本就是学校一方的职责所在。在此过程中,家长们顶多只应该基于自由意愿而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在现实中,许多学校却习惯了驱使家长过度参与到学生课业之中,甚至大有将个体家庭改造成“第二课堂”之趋势——于是“检查作业变成了妈妈的事”,并且所有人都习以为常。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权,近年越发呈现出越界溢出的倾向。其突出表现,便是动辄对家长群体构成不当支配,并且堂而皇之地占据后者的私人时间。很多时候,家长们即便在家里、在自己的时间里,也不得不按照老师的“指示”行事。就这样,学生的课业变成了许多家庭的压倒性重心,家庭生活、亲子关系的其他部分几乎完全被抑制。“检查作业,家长签字”,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流与同质化。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利。

检查作业不是妈妈的事,而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老师和学校的事。这些不言自明的道理,诡异地沉没已久。试问,素来对教育问题无比敏感的中国式家长们,是否果真有勇气重新找回自己呢?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