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颜晓峰:“两论”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

 (三)“两论”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思想,可以说集中体现在“两论”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研究经典著作、发扬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作出重要批示。从“两论”的重大意义可以看出,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学哲学、用哲学,“两论”起了基础性的核心作用。

1.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哲学升华

理论从实践中来,哲学也是从实践中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篇的两篇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从参加革命开始就注重调查研究的态度。

《实践论》的形成线索。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同志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同志集中阐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并在第一章如何研究战争中提出,“从战争学习战争”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作了进一步的哲学概括,阐述了实践是认识基本来源和真理检验标准的结论。可以看到,《实践论》是一步一步地上升提炼出来的。

《矛盾论》的形成线索。在南昌起义后,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毛泽东同志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集中探讨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性与个别性。中国革命道路不同于西欧,也不同于前苏联,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来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走工农武装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同志接着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第三章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层层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随着抗日战争爆发,毛泽东同志写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把对共同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思考表述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哲学原理,即辩证法原理。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著作

《实践论》,阐明了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无限辩证发展的过程,论述和发展了认识领域中的量变、质变规律,论证了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实践论》是一部认识论著作,也是一部辩证法著作。《矛盾论》,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阐明了分析事物矛盾特殊性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论述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性,即功能的一致、认识运动公式的一致。《矛盾论》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同时,也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论》《矛盾论》在理论性、深刻性、独创性、系统性、现实性、通俗性等方面达到高峰。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创新发展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许多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的形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分为不同的具体形式。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生产活动是马克思所研究的劳动的基本实践形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活动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体现出来,是一种典型的实践形式。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都可以作为社会实践的形式。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明确概括了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实践形式。《实践论》揭示了认识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8年,我们党开展了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对认识发展过程作了科学、深刻的阐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第一次飞跃。在获得理性认识后,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检验理论,即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第二次飞跃。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认识辩证法,论述了认识没有止境,真理也没有止境,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于具体历史活动中。同时还强调认识的实践功能,提出要重视理论的实践功能,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许多创新发展。一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指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二是对矛盾普遍性的论证,其中涉及差异是不是矛盾的理论问题。毛泽东同志论证了差异就是矛盾,如果差异不是矛盾,那么矛盾的普遍性就不能成立。三是矛盾特殊性的意义,只有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也就是说要研究革命的规律,先要研究中国革命的规律。掌握矛盾的特殊性,就可以看到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矛盾。四是矛盾特殊性的分类,毛泽东同志对矛盾的特殊性做了很多详尽的分类,包括从矛盾总体上看矛盾的特殊性、从矛盾两方面的相互联结上看矛盾的特殊性、从各个阶段中矛盾各个方面看矛盾的特殊性。五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不是固定的、永恒的,主要的矛盾可以转化为次要的矛盾,次要的矛盾也可以转化为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次要的矛盾方面转化也是相关的,在某个条件下是主要的矛盾方面,但随着条件变化,主要的矛盾方面也可以转化为次要的矛盾方面,次要的矛盾方面也可以转化为主要的矛盾方面。六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存在,同一性是有条件的,而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上要牢牢把握这个基本性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矛盾斗争的形式做了区分,分为对抗性斗争和非对抗性斗争。

4.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创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点,它对“两论”特别是《实践论》做出了系统论证。

《实践论》是群众路线的认识根据。实践的主体是群众,实践出真知,坚持群众路线必然要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矛盾论》是独立自主的哲学基础。独立自主的哲学基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关联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坚持独立自主并取得胜利。

5.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武器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持久战》,这是指导中国革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经典文献。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各种矛盾的精辟分析,对抗日战争制胜因素的全面认识,体现了“两论”的思想。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将“两论”思想特别是《矛盾论》思想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看法、新认识。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不同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明确提出必须严格区别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系统地论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及方针政策,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社会要在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中得到发展、取得进步。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这是《实践论》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坚持和运用。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这一思想的高度凝练和体现。

6.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营养

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在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实践论》《矛盾论》的精神滋养下成长起来的。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鲜明地体现了《实践论》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鲜明地体现了《矛盾论》的思想。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