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彩礼”的婚礼与挑战传统的底气

“零彩礼”的婚礼与挑战传统的底气

日前,在河北邯郸曲周县西南端的小乡村,一场充满喜庆与浪漫的婚礼在这里热闹举行。大家在向新郎新娘送去祝福的同时,议论最多的却是他们的结婚彩礼:从农村走出来的两位新人,对农村的高价彩礼极为反感,经过商量后决定向这种不良现象挑战,说服家人和亲友,提出办一场“零彩礼”的婚礼。

近些年来,彩礼“天价化”颇有愈演愈烈之势。此前,无论是恋人因为彩礼谈崩而一拍两散的新闻,抑或是媒体所梳理出的“全国彩礼地图”,每每都能引发网络上的轮番热议。对“天价彩礼”,舆论从来都是一片声讨之声,而与此同时,现实中敢于说“不”的年轻人却是少之又少,所谓风俗对个体行为的绑架由此可见一斑。作为难得一见的“挑战者”,河北这对践行“零彩礼”的新人,注定要被围观解读一番。

作为一种民俗传统,“结婚彩礼”可谓源远流长。其之所以“长盛不衰”,无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其迎合了“嫁女回本”的老旧观念;再者,彩礼构成了一种“外向炫耀”的绝佳工具,男女双方家庭都寄希望于借此在十里八村“刷够脸面”……一边是婚恋双方的内部博弈,另一边则是农村家庭的彼此较劲,种种因素叠加作用,彩礼的价码自然一路水涨船高,并且越发难以抑制。

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家庭中,其实很难想象“零彩礼”的事情会发生。很大程度上,这一结果与女性成员的家庭地位密切相关。在女性成员话语权有限且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家庭结构中,年轻女孩往往没有对自身角色和权利的充分感知。而本次“零彩礼”婚礼的女主角,其特殊性就于她是“从农村走出去的”,这使得她拥有了挣脱乡俗的意愿和能量。

就此而言,发生在邯郸的这场“零彩礼”婚礼,或许很难看作是乡土世界原生的自我革新,而更应理解成是返乡青年所带来的新风气“冲击”。这也再一次表明,个体经历的催化、个人视野的拓展,从来都是移风易俗的重要推动力。

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农村青年“走出去”,才能有更多独立、理性的年轻个体,也才能有更多敢于直面顽固传统的“挑战者”。进行“零彩礼”婚礼的这对新人,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是一种更为理智的婚恋观,更是年轻人掌握自我命运、敢于自我负责的担当。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