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成标配,所谓“抢跑”已无效

兴趣班成标配,所谓“抢跑”已无效

金秋时节,阳光明媚,这么好的天气,许多小伙伴都忍不住要出去踏个秋。浙江某小学三年级某某班级的家委会,就想组织一次周末一日游。可是,当这个活动消息发到班级群里得到的消息反馈让人震惊。家委会原本以为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会参加这次活动,但没想到40个人的班级只有4个人能去,其余孩子均有1个或多个周末兴趣班。

秋游赶不上,都在兴趣班,这状况一点不令人意外。很长时间以来,所谓兴趣班、补习班,早已成为了学生们课余生活的重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已经成为了某种根深蒂固的“第二课堂”。对此现象,舆论素来不乏质疑之声,却无奈家长们依旧执着不已。在城市普遍弥漫的教育焦虑之下,所有人的行为选择都变得趋同,所有人都被无形的压力推着进行各种教育投资。

兴趣班的勃兴可谓由来已久,在现实语境下,其已经历了数轮更迭。在早期,兴趣班基本由学校自办并且多为免费,学生们所学的也多是书法、乐器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至今日,兴趣班已经变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市场化的商业机构变成了其间最主要的参与者。到这一阶段,兴趣班基本已经与兴趣无关,或者说与学生们的主观意愿无关,而更像是一种智力开发和技能训练。

从机器人、编程到钢琴、演讲,形形色色的兴趣班简直就是对成人社会方方面面的浓缩与仿拟。一些家长希望子女通过兴趣班开发潜能、习得修养、增强魅力,正所谓“给人生多一条路”;而另一些家长则期待着孩子们能在兴趣班提前获取某种关键能力来决胜未来。不管家长们有何种诉求,在兴趣班市场总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在最近,中青报报道98%的家长都在“抢跑”。显而易见,所谓的“抢跑”很大程度上就是“花钱买服务”,让孩子参加包括兴趣班在内的各式商业化教育培训。但从逻辑上说,当所有人都在“抢跑”,抢跑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于是,所有人又回到同一条起跑线,只是门槛更高、代价更大而已——你追我赶之下所造成的一致性行为,最终结果就是谁也没占到便宜。

相关专家表示“抢跑”纯属在浪费孩子时间,可对这套说辞家长们想必难以认同。关于教育议题,各式商业机构早已成为了话语的发起者和主导者,在其夹带着恫吓、哄骗的营销攻势之下,鲜有家长能够不为所动。而当每一个家长都认为给孩子报兴趣班是一笔明智的投资,其效果到底如何就很少会被追问及反思。

为兴趣班而放弃秋游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需要厘清的是,在所有学生都被赶着上兴趣班的年代里,我们到底想得到什么,又能得到什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