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辛向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基本问题——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2)

辛向阳 图片 03

辛向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未来社会的发展是分阶段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考察和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将经历“第一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他把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并认为它“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恩格斯赞同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并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未来社会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先锋队。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未来社会将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在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基础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迄今为止,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老牌发达国家,依靠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依靠军事手段进行长达几百年的掠夺,为实现现代化积累各种物质和制度基础。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中对此作了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一是极少数新兴国家利用二战后国际形势一跃而成现代化国家。付出的代价是,自身经济体系被纳入西方国家经济体系中。特别是,一些国家还丧失了部分主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就是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个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什么重大时代课题?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早在2015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八大以来,国内外一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习近平同志对此给予了系统的、有理有据的回应。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回应这些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两大基本问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

这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构成的,也是重大时代课题的逻辑展开。第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直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实现现代化强国又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最可靠的路径、桥梁和道路。第二个基本问题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一系列具体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