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辛向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基本问题——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3)

第三个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大大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一、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政党执政一般规律。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共产党执政的普遍规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对我们党执政规律的科学反映。

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把握自然规律。19世纪50年代,恩格斯就开始注意对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作哲学概括,他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把握经济规律。2015年10月,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习近平同志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作出说明。他指出,“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适应这一规律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把握社会规律。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这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南。

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从38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这些都是国际关系规律的反映。“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开启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提到“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概念,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如今,中国朋友遍天下,隔山隔水心相连。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第四个问题: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发生历史性转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一论断阐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

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领域不断扩大,从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向多样化需要扩展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个新的增长领域就是信息服务。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个新的增长领域就是养老服务。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质量要求在提升,从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

在十八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习近平同志把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容概括为“七个更”,他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过五年,习近平同志“7.26”重要讲话指出,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七个更”上加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同志讲到的“八个更”,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升级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生态环境需要与物质文化需要同等重要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