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

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明确具体推进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以自然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两个发展阶段,正在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第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把世界视为自然—人—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蕴含万物相联、包容共生,平衡相安、和谐共融,平等相宜、价值共享,永续相生、真善美圣的生态文化思想,揭示生态系统的有机创造性和内在联系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基础。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对于我们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成绩与进展

我国生态哲学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推进于21世纪,已经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生态哲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取得显著成绩与进展。

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体系。我国学者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体系建设,不仅系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哲学思想,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发展如生态马克思主义等进行研究,翻译出版了一大批生态马克思主义著作。生态哲学研究者还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阐述其对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跟踪国外生态哲学研究。近些年,翻译出版了一批生态哲学著作,典型的有《绿色经典文库》《环境哲学译丛》等。注重引进和评介西方生态哲学思想思潮,如美国学者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和挪威学者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等。反思和批判某些西方哲学家以及西方哲学传统中不利于生态保护的现代性思想,如笛卡尔的机械论、主体性哲学等。在译介西方环境伦理学著作的基础上,组织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等的大讨论,学界反响强烈。

挖掘我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我国学者系统梳理和解读传统儒家、道家哲学思想,提炼其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并对其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淮南子、嵇康、张载等的生态哲学思想进行深入挖掘研究。梳理和提炼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阐明其对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当今价值,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