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
在解决新时代的新矛盾时,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新思想”,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不是一般的理论创新,而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已经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我们党自毛泽东同志开始,形成了一个好传统,那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同时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并且坚持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为了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讲了“八个明确”,可以理解为这个思想的主要内容。这八个方面的概括,包括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改革、法治、强军、外交、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主要经验以及党的十九大后的新战略新任务,都概括到了这个思想之内,强调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明确这八个方面基本思想。由于这些思想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人是习近平同志,所以党的十九大把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理论定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怎么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五个方面作了阐述:第一,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第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第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行动指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指的就是党的指导思想。
与新思想相联系的,是“新方略”,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形成和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后来党的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把它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同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党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从十五大、十六大到十七大,在理论创新中不断进行新概括,提出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纲领等。到党的十八大,还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基本方略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提出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共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条是管总的,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第四条到第九条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方略,即经济、政治(包括民主和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实施方略;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条是关于国家安全、军队建设、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要求;第十四条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条基本方略的逻辑比较清晰,强调的重点是从哪些方面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侧重于讲我们要去干的事情及其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的两大任务
新时代的任务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四部分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承担的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用10年时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奔小康,这两个10年是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基础的;第三步是在进入21世纪后用50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步战略目标,我们实际上都提前实现了。江泽民同志担任总书记以后,面临一个使命,就是在完成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以后,怎么来规划第三步发展战略。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就是在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50年时间中,划出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既巩固进入小康社会后的成果,又解决奔小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社会成员收入不平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不平衡等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说:“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这样,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就分成前20年和后30年两大段。前20年,意味着我们到建党100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面临的使命,就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还要解决后面30年怎么搞现代化的问题,所以他提出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从2000年到2020年,我们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经济上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实际上,我国没有到2020年,在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397983亿元(5878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经达到29524元(4361美元)。也就是说,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原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已经提前完成。根据这种情况,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宣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并且提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即“双倍增”指标。经过测算,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只要年均增长6.5%,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根据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尽管我们的发展速度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越来越合理,实现原定的经济指标也完全有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31个省区市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4万元,但各地差距较大,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还要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此外,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环保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等。所以,“决胜全面小康”任务很艰巨,决不能松懈。
新任务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开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我们先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用第二个15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个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意味着原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15年。原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中等发达国家。按照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我们在不断超越,所以可以提前,到2035年就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剩下的15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不仅超越了邓小平同志原来设定的目标,而且把原来的目标充实了,在“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加了“和谐”,现在又加了“美丽”,而且强调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突出了“强”。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意义很大:第一,它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新趋势,是实现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第二,是在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提出的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结论;第三,它实际上超越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在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为实现“强起来”的目标提出的宏伟的行动纲领。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