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国家公祭日”之际

写在“国家公祭日”之际

摘要:公祭的意义,在于拒绝遗忘。遗忘,对一些人来说,是刻意的回避和粉饰;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对历史事件的习惯性麻木和漠然。如果我们真的对历史失忆,历史或许就不惮以同样的方式重演——因此,为了后人,也为了曾经的伤痛,为了永不遗忘,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掘并传扬历史的真相。

中国网12月10日讯  三年前的12月10日,邮递员给我送来《人民文学》12期,我翻开看,第一篇就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民写的《南京大屠杀》,我带着泪水,一口气看完,就想写一篇读后感,刚要动笔,便在报上和网上看到,他写的《南京大屠杀》有洋洋60多万字。而此仅仅登载了5个部分中的小部分,怕犯下以偏概全的错误,就想根据第5章《十问国人》谈些感概。

12月12日,刚动笔,办公室来了许多人,怕犯下“首问不负责”的错误,便搁笔了。

12月13日那天,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周6,是自己的自由时间。我8点半就守在电视机旁,等待这个庄重肃穆的时候来临。看到播音员的简介,看到南京现场游动的画面,我们一家人已经忍不住泪水了。10时整,仪式开始,看到那庄严而肃穆的画面,听到那鸣笛的声音,听到青少年代表的《和平宣言》和习总书记简短而又充满怀念、深情、信心的讲话,我们的泪水长流下来,流到身上,不!流在心田里。

泪水,是对我30万死难同胞的怀念,是对日军的痛恨,是对当今以安倍为首的日本右翼分子的深仇大恨。他们在歪曲历史、纂改历史、否定历史。

是,他们想的太天真了。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讲的:“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不会答应。”

说得太好了,说出了13亿中国人民的心声,说出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

12月13日上午10时10分,这是震撼每一个中国人的时刻。一身素服的习近平,俯身挽起85岁的夏淑琴和12岁男孩阮泽宇,国家主席与南京大屠希幸存者以及幸存者的玄孙,三代中国人心手相连,互相扶助着共同揭开国家公祭鼎的幕布……

九原板荡,百载陆沉。13亿人的蚀骨之痛,让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在这一刻为之一黯。

一个民族哭了——为77年前一个古城的旷世浩劫,为30万生灵的无辜罹难。南京的少年,集体悲鸣“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庄重的铜鼎,肃然铭刻“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人类文明史上最无耻最残忍最恐怖的历史,仿佛再一次血淋淋地揭开,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

翻遍汉唐歌赋,最痛的就是这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短短14字,道破战争与和平、残酷与温情、死别与生离、无情与有情这两端最遥不可及的距离。30万白骨凝成的国痛家恨,在77年后的首个国家公祭日,血泪齐迸,虽然,这离他们血溅金陵,已经过去了77年。但是,生命的尊严和百姓的牺牲永远不该老朽。尽管历史从他们的遗骸边继续匆匆前行,祖国以开放的胸襟催生震惊世界的经济崛起,开辟了中华复兴的崭新途径。我们不忍、却又必须回眸,在曾经王气充盈的古都金陵,我们的30万亲人,永远定格在侵略者屠刀下那最悲壮的一瞬,再也不能尽人子之孝、父兄之道、夫妻之爱……

痛何如之!当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无力将远寇拒于国门之外,无力护佑自己善良的儿女。且让我们用沉默的力量铭记,用沉默的力量崛起,用沉默的力量缔造永远的和平。

各种各样中国人的脸,在公祭中出现:幸存者白发苍苍的悲怆,壮年人在汽笛中驻足的庄严,年幼的孩子放下顽皮嘻笑,开始咀嚼长者习近平的言之谆谆: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公祭的意义,在于拒绝遗忘。遗忘,对一些人来说,是刻意的回避和粉饰;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对历史事件的习惯性麻木和漠然。如果我们真的对历史失忆,历史或许就不惮以同样的方式重演——因此,为了后人,也为了曾经的伤痛,为了永不遗忘,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掘并传扬历史的真相。

要“永不遗忘”,需要教科书的传扬、纪念馆的再现、国家公祭的隆重。接下去,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比如,在孩子们的系统教育中,以庄严和科学的态度,向他们呈现真实的、全面的历史;比如,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澄清更多的历史细节,记录“小人物”的经历与痛楚;比如,从还健在的历史亲历者中,抢救性地发掘真相、还原真相……

公祭这天,向30万亡灵敬献的八只花圈,犹如四双沉痛的眼眸,注视着一个民族的哀伤,以及振作的力量、和平的希望……

可惜,何建明在后一章写到《十问国人》,我就想,要不是当年蒋介石不放弃南京,派遣精明能干的总指挥,而不是唐生智,16万国军,何以不敌8万鬼子兵?即便不敌,定会挫其锐气,南京平民不会受后来如此惨重的损失。

要不是以黄俊为首的无数大汉奸告密,上海战役何以全线溃败?金陵何以一瞬间失守?要不是我们的国军还有些血性,何以死得那么惨烈?鬼子一个排押送放下武器的国军几万人,如果共同对敌,拼命抵抗,何以自己是死,给南京平民造成如此惨烈的灾难?何况壮了日军之威风,灭我中华之骨气。这个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这个伤痛永远无法愈合。

还有蒋介石这个大汉奸,将甲级战犯冈村宁次无罪释放,他为一己之私利,不顾民族气节,他只能是中国人们永远的败类。

看看如今国人,又有多少人爱国爱党?应该说是大多数吧!从13日收视率看,只有几亿人在观看仪式,还有几亿人到哪里去了?不排除多数人在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但周六,国家干部、公职人员应该没有多少事吧!可他们依然在玩自己的牌,堵自己的博,娱自己的乐。如此大事不关心?关心什么?

他们麻木到了何等程度?

对日军最痛恨只怕只有南京市民,对日本右翼势力最最痛恨的只怕只有受日军当年惨杀的后裔。

如果真的如此,那危险了。我希望全中国13亿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外来辱我中华的言论和行动。13亿中国人齐心,不知要抵多少颗原子弹?那是任何尖锐的武器打不跨的。

在各类新闻中关注到——日本右翼势力种种新动向,往往习惯于义愤填膺地予以驳斥,却有人讥讽我管闲事,你不是国家领导人,管不着。他说对了一半,我的确不是国家领导人,但爱国爱党之大事就仅仅是国家领导人的事吗?非也!是全民的事,全民族的事。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何建明在二问“我们民族是否还有血性?”中写道:“抗战胜利已经七十年了,新中国也成立六十五周年了。我们的独生子女的一代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接受了多少钢铁般意志的磨练吗?”

没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温室里长大的,溺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新一代中国人的形象。这样的一代难道不危险吗?这样的新一代中国人难道在南京大屠杀重演时不会躲在别人尸体后面偷生或毫无反抗吗?这样的中国人还不是被日本人嘲笑‘一百不敌其一’的失败者吗?”

读到这里,我担心了,国家虽然强大了,国防虽然坚固了,但我们的后代人思想意识坚固了吗?他们中有几个有坚强的爱国热忱?即便有爱国热忱,他们又何以去报答、去守卫?

愚以为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刻不容缓。把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教材,作为升学考试必定课程。让我们的国民从小开始就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永不停息地加强全体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时时刻刻爱国爱党。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