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3)

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3)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在杉杉能源宁乡厂房中,一条4.45伏高电压钴酸锂专用生产线上,从原料生产到包装出厂全部在智能化操控下进行,大幅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更严苛的是产品合格率,如果1000吨的产品中掉入一个25克的别针,这1000吨的产品将被全部纳入不合格。

“无论是当年做男装,还是现在深耕新能源,高品质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介绍,与不少“中国制造”类似,目前中国锂电池技术与日韩先进企业相比,主要落后在质量稳定性上,要实现超越式发展,企业要加大创新投入,政府也需科学引导,将补贴“量”转为奖励“质”,特别是奖励核心零部件提质,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缺一不可,且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特别是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潘建成认为,改革的关键一环就是变过去的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自2014年开始,我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国际公认这是一个国家进入创新活跃期的关键时间窗口。“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的时间窗口,着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特别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重视引领性原创性成果。”潘建成说,这与过去的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技术路径完全不同,关键是要完善鼓励原创的外部环境,包括建立更加完备高效的专利保护制度,以及宽容失败、鼓励原创、杜绝山寨的创新文化。

推动高质量增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潘建成建议,扭转过去唯GDP论的衡量标准,今后不妨着重从四个维度来评判经济发展的质量:一是创新及经济增长新动能,比如新兴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等;二是效率,比如全要素生产率等;三是产品质量,比如中高端产品占比等;四是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产能利用率等。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