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四川省翠屏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四川省翠屏区作为四川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典型代表,也是宜宾市中心城区,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定位,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优化提升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以城市组团为龙头、重点城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翠屏区样本,对于四川推进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翠屏区新型城镇化实施现状

(一)翠屏区概况

翠屏区地处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交汇处,199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县级宜宾市改设而成,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区幅员面积1131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街道),总人口85万人,建成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连续8年入围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近年来,翠屏区按照中央提出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居住、发展、统筹和保障问题,推动城镇化建设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从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发展转变,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2015年,全区城镇化率达73.12%,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7.7%,年均增速1.54%,城镇化呈现出加速推进的态势。

(二)翠屏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做法

1、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解决好“居住”问题,让群众住得舒心。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和发展潜力,城市的形象又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居住意愿。一是高起点规划。根据《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紧扣宜宾市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的目标,按照“西拓东进、构筑主轴、开发新区、疏解老城”的思路,编制完成李庄组团、南部新区、岷江新区等组团控规和城市绿地系统、保障性住房、土地利用、交通建设、公共设施、人口转移等专项规划,完成13个乡镇的控规、详规和168个新村聚居点规划,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二是高品位设计。依托宜宾三江六岸的天然优势,把酒文化、茶文化、长江文化融入城市形象整体设计,保护好城镇天际线、楼际线、水际线,彰显城市轮廓之美,延续历史脉络、人文特性、地理特征,全方位展示“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独特魅力。三是高标准建设。在新区建设上,按照打造“宜宾北向发展门户区、宜宾北部新城核心区”的目标,全面推进岷江新区起步区建设,整个新区起步区已拉开骨架、初具规模。在旧城改造上,翠屏区从2013年起大规模启动中心城区改造,着力塑城市之形、铸城市之魂、育城市之智,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91.75亿元,和谐征收(拆迁)房屋5000余户、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在棚户区改造上,翠屏区编制了《2014—2020年翠屏区棚户区改造规划方案》,涉及中心城区8个街道166个点、14579户棚户区居民。同时,翠屏区成功申请国家开发银行棚改贷款29.34亿元,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小城镇建设上,抢抓全省“百镇试点建设行动”和市级小城镇建设机遇,争取省市试点镇4个、专项资金2200万元,全面推进川云中路、宜长路“两线一圈”内重点小城镇建设,打造了一批重点小城镇和特色新农村综合体。

2、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解决好“统筹”问题,让群众看到决心。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翠屏区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推进是宜宾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强化统筹,大力支持的结果。一是统筹资金保障。注重“算大账”,谋求区域“大平衡”,市委、市政府将岷江新区、李庄新区交给翠屏区,统筹解决翠屏区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平衡。近两年来整合公共财政资金和土地收益资金18.5亿元,有力支持了城市建设。同时,统筹运作政府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善特许经营制度,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二是统筹部门资源。作为市辖区,特殊的行政体制让翠屏区很多工作推进受限,市委市政府统筹市级部门资源,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将涉及到城镇化建设(除法律明确规定由市级行使)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翠屏区,提高行政效率。实践证明,通过“两个统筹”,让群众看到了市区党委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心,更加理解支持、积极配合城镇化建设。

3、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解决好“发展”问题,让群众从业顺心。城镇化必须以产业为支撑,靠产业来发展,这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没有产业支撑,解决不了产业的发展问题、群众的就业问题,城镇就会陷入空心化、难以持续发展。翠屏区近几年城镇化进程加快,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加快了产业发展,强化了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一是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全面推进五粮液、盐坪坝、象鼻、四川长江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努力把园区建成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人口集中的主要载体,打造酒类食品、化工轻纺、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和百亿企业,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二是以农业产业化助推城镇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培育涉农专合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重点打造李庄、宋家、牟坪百里红高粮酿酒基地,明威、邱场、金坪万亩生态早茶基地,菜坝、思坡城市蔬菜保供基地,赵场花卉苗木基地等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基地,实现农民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带动周边乡村农民向中心镇集聚。三是以服务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在全省试点中心城区转型发展工程,按照“一心四圈”商业布局,重点打造莱茵香街、崇文路特色餐饮街区、五粮液特色街区和唐人财富中心、莱茵春天、银龙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等新型业态,提升城镇集聚区产业承载水平和融合能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

4、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解决好“保障”问题,让群众生活开心。党的十九大报告说,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城镇化的根本内涵是让农民变成市民,破解人往哪里去的难题。实践中,翠屏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解决其住房、就业、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问题,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后顾无忧。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区、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推行一元制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建立居住证制度,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在城市和小城镇落户。二是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翠屏区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近三年来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360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18亿元,受益群众约2.8万人次。三是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园区扩面征缴”“乡镇扩面征缴”行动,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近三年来,翠屏区全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33套。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对进城落户农民给予和城镇居民享受同等住房保障,配租农民工公共租赁住房200套。四是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管理体系,每年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500余人,全区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2万余人。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