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正:从墓葬形制看外来文明的华化与华夏文明的东传(下)(2)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获得大发展和再生的时期。既然是再生,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碰到了某些问题,要解决它,就要汲取其他方面的营养,借鉴其他文化的长处。魏晋南北朝时期,恰恰在吸取外来文化方面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时期。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土木建筑。西方的是砖石建筑。我们为什么用土和木。因为在北方地区,用土很好,黄土垒起来变成墙,这个墙很坚固,只要不被雨淋,这个墙就不会倒。在南方不行,南方的土,太阳一晒就变裂。不过土墙做高很难,怎么办?用木头作为它的柱和梁。所以,土木建筑才是中国的建筑特色。在秦朝的时候,中国的墓葬除了竖穴土炕之外,还有一些墓葬边上掏一个洞的,我们叫偏洞墓。但偏洞墓不是主流。到张骞通西域之后,西方的小砖券顶就传到中国来了。不过中国人要弄什么都弄的起来,山东的一个梁王墓,它里面的顶是券顶,券顶的规模非常宏大,横跨好几米。

券顶是西方的特点,他们的城堡真是惊人,几十米高,很多地方是券顶形式。再了解一下雅典的卫城剧场,它里面有一个大的券顶,也是非常惊人。

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墓葬地面形制没有过多的受西方影响?其实中国古代的土木结构自成系统,一项技术稳定了之后,就是往下传。再加上避讳的心理。在西汉的时候,钢铁技术发达了,墓葬就往山东里掏,这就为大规模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比如,孙权家族的墓葬,这些墓葬的券顶非常雄伟,墓很豪华,从四个角往上券,中国人一旦掌握了券的技术之后,就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建造。

四、从马镫看华夏文明的东传

华夏文明东传的内容很丰富,我自己力量也有限,我用马具给大家讲一下。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唐太宗征高丽那么难?汉武帝当时却打了下来,并且打到了开城附近,没费吹灰之力就把朝鲜半岛拿下来了。原因在什么地方?汉武帝面对的朝鲜半岛基本是一个原始时代,他们进入铁器时代的时间不长,汉武帝去了,如虎入羊群。到了唐太宗去的时候,魏晋南北朝向那边传播了大量的文化,尤其武器装备传给他们了,他们武装起来了。还有就是天气,唐太宗从西安带兵去打仗,一到辽东冻死很多。所以唐太宗打不下来。这也印证了华夏文明的东传。

具体看一下马具的情况。骑马很有意思,马可以裸骑,但是裸骑有一个缺点,马的脊椎骨有一部分容易受伤,所以给它垫一个垫子。但是人坐在上面,该颠还是颠,关键两条腿没地方放,所以,发明了马镫。马镫不是游牧民族发明的,为什么?你到草原上看游牧民族的汉子,威武雄壮,马跑出来一跳就能跳到马背了。但当时中原大部分人没这个能力的,中原人上不去马咋办,开始在马一侧搞个小的三角镫,把右脚搭进去,就能跨上去,后来发觉左边搞一个也蛮好的。但这个很危险,如果从上面摔下来,把会被马拖死,所以日本人做了改良。

日本人的马镫就像鞋一样的,脚面前是封死的,后面是露开的,日本人管它叫壶镫。中国人没搞这一套,中国人发现骑马时会前后移动,拿兵器很费劲,所以在马鞍上搞了鞍桥,把人嵌在里面,这下不得了,这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人坐稳了,武器就加重加长了,铠甲越来越厚了。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