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夏: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文化发展成就(下)(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未来我们应该怎么让文化自信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今天我们请来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丁夏教授,跟我们一起来谈谈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

四、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双向交流

主持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离不开我国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那么,为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双向交流,我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丁夏:中国文化固有的品质就是开放性,向外国文化学习和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直都有的。但是我们今天进入了更加自觉的时代。一方面,我们不排斥外来文化,不像以前一样,把外来文化视为洪水猛兽;另一方面我强调,在开放中要形成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气派。也就是说,我们最终还是希望中国文化有自主性,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这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放的,不排斥的;另一方面为我所用,融为我们自己的文化。比如电影、钢琴、芭蕾舞、歌剧,这些都是外来文化艺术形式,我们在这些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我们有了自己的歌剧演员,有了自己的油画家。当然,油画引进中国已经有几百年了,明朝万历年间,西洋文化就到了中国。但是在那几百年的时间里,发展非常缓慢,真正快速发展是在上个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所以,把握这两个方面,对我们文化双向交流很重要。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40年里面出现了一个教育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学习外语达到空前的热度和广度。中国学英语的人,比美国和英国的总人口加起来还多。为什么?因为这是全球化的时代,只有自己一种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语言,现在应用最多就是英语。另一方面,和国内的英语热并行的是什么?是汉语热。大量的外国人也开始来学汉语,

外来民族学汉语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在国家概念还没有这么强烈的时候,汉朝就有了匈奴人学汉语的先例,包括隋唐的时候,日本人和韩国人来中国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但是直到今天,才有这么大规模的学习汉语的热潮。现在有多少人在学汉语?大约4000万人。这是很了不得的,因为在汉语存在的几千年历史中,从来没有几千万人在学习汉语。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一种语言,还包含与语言相关的观念、习俗、爱好。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现象。

主持人:像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融入到西方歌剧里,走出国门在国外展演。

丁夏:是,比如张艺谋的《图兰朵》,将意大利歌剧与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比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电影《功夫熊猫》,中国文化的元素活跃于他们的影视作品。

从文化的层面上看,中国的版图不是960万平方公里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扩张。但是同时,我们也丝毫没有压制外国文化,文化的接受多半是自觉、自愿的,也多半是和非文化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没有人能阻挡文化中国的迅速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