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发展与中国文化自信(4)

摘要: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并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变局中化文化资源为文化自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所谓宗教矛盾泛化,主要是指宗教极端势力对宗教教义刻意进行神圣化、排他性的原教旨主义解读,并且用曲解了的宗教教法、教义介入一切世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公共生活,试图使社会各领域纳入其规范之下,置于政教合一之下,导致宗教矛盾广泛化的现象。毫无疑问,当今世界宗教矛盾泛化在有些国家形成了一种效应,这种宗教矛盾泛化效应最近这些年也波及到我国,威胁国家安全。

三、在世界文化大变局中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并不说是天然的,要具备一定的时代条件。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有的同志认为,有了这三大文化资源,就会直接生成中国文化自信,这是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表现。毫无疑问,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这些文化资源,但自信的资源条件并不是自信本身。在世界文化大变局中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好地回答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文化自信不仅产生于我们文化资源最丰富的时候,更产生于我们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最有建树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奠定在文明传承基础上,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创造、有所建树,才能确立文化自信。近代中国经历过“本土文化自卑”时期。文化自卑会引起对中国文化的反省、批判。自卑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从积极方面来讲,文化自卑会激起民族文化界的有识之士展开奋斗,激发我们文化自省、自觉、批判和创造。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群星灿烂的“新学”运动,展现了超越前人的文化建树,形成了“五四”新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由此确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什么叫有所建树?就是要有一种推陈出新的文化建构力,就是我们在思想文化上能够创造出最清楚、最明晰的文化形态,从而能够点亮和引领人心。对于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多样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宗教信仰特别是宗教原教旨主义问题,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和发展问题,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发展、管理以及网上舆情引导问题等,只有在理论上讲得最明白、最有解释力,真正能在人们心灵上释疑解惑,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既需要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更取决于我们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创造性挖掘、整合、转化和运用。

第二,文化自信不仅产生于我们注重发展本土文化,更产生于我们坚持文化借鉴与文化批判相统一,在文化上最能显示软实力比较优势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指出,“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类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一种架构中西、海纳百川、唯我所用的气魄,没有一种提炼一切外来文化有益成分和优秀成果,熔炼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高层次文化的构建力,就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显示我们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优势,也就不可能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比如,面对西方文化的同化效应,面对外来文化渗透和西方霸权文化强势挤压,一些人常喊抵制西方“普世价值”,但却不甚了然西方“普世价值”为何物,不能从深层揭示“普世价值”的本质,仅靠宣示几句抵制它的套话,既不能令人信服,更谈不上有效抵制。习近平同志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什么讲“共同价值”?“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是什么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共同价值”,是基于人类共同体内多样性文化平等对话、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的良性互动来讲的。这与基于强势文化同化和兼并弱势文化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即强势文化霸权价值观,形成了鲜明对照,无疑更能令世界各国特别是后发弱势国家所接受,同时也有利于抵制西方霸权文化挤压和侵蚀。因此,习近平同志共同价值论是一个重大文化价值主张,我们只有上升到这样的时代高度和层次,才能在各种文化争鸣与争锋中彰显文化对话与文化自主、文化借鉴与文化抵制的统一,彰显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优势,赢得“话语权”,打好“主动仗”。

第三,文化自信不仅产生于文化自身的完美,更产生于我们能够坚持文化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以知行合一的实践有效印证和诠释我们文化正义性与高尚性的时候。文化自身的完美、文化在话语表达上的丰富多彩,那只是文化自身的力量,如果文化再完美但不能落地,不能体现到党员干部践行文化主张的现实行动上,那就谈不上文化自信,这样的文化再完美也是空洞的。如果一个党员、一个干部说一套做一套,知行分裂,那么党在思想文化上的正义性、高尚性就得不到来自实践正义性、高尚性的印证,甚至文化正义性还被一些不良的作风、腐败的行为在事实上证伪,如果有大量的反例出现的话,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必然会丧失。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知行合一,大力倡导知行合一。通观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知行合一是贯穿其中的鲜明品格和精神内涵。知行合一无疑揭示了张扬实践感召力,是增强文化感召力的根本。共产党人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担当者。坚定文化自信的成效、成败,关键取决于共产党人能否以实践的彻底性,印证自己思想文化的正义性、高尚性,能否以自身行为的示范性充分展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