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发展与中国文化自信(5)

摘要: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并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变局中化文化资源为文化自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四,文化自信不仅产生于我们事业的繁荣发展,更产生于我们坚持事业发展与人的价值实现有机统一,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成为人们自身价值实现与归属的可靠依托的时候。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许多国家政权的覆灭,以及人们对执政者信任的丧失,并非是社会经济条件最差的时候。像当年法国巴黎大革命、当代西亚-北非一系列国家的“颜色革命”,这些革命实际上恰恰都发生在这些国家经济比较繁荣的时候。为什么国家政权在最能推动经济整体发展的时候被颠覆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国家整体发展与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没有形成内在联系,两者是相互分离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也有一些事例给我们以启发。比如说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的事业处在最艰难困苦的时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民群众跟共产党走呢?共产党和革命人民为什么仍然对我们的文化抱有坚定自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事业虽然很艰苦,但是和人民群众对自身命运的追求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事业繁荣发展同样只是自信的条件,而非自信本身。真正的文化自信,既需要我们的事业整体上高歌猛进,更产生于我们的事业与人民诉求联系得最紧密的时候,把人民的价值追求、民族大义体现得最充分的时候。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民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的话题。

习近平同志强调,“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三个共同享有”“八个更”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对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价值内涵,揭示了党和国家整体事业发展与人民实现自身价值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辨证关系,也是实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真谛。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