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赵弘:中关村:三十年铸就辉煌 新时代走向未来

赵弘 图片012

赵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

点此浏览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高端论述

点此浏览精彩观点

点此浏览课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创新驱动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关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中关村:三十年铸就辉煌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1988年,邓小平同志重申并进一步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处于第一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关村一批科技人员打破体制束缚,开始创办科技企业。

(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0年-1987年)

1980年10月,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其目标是探索在中国条件下发展类似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的技术扩散模式,并提出在中关村搞试验,移植美国硅谷经验的设想。这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科技企业最早的雏型。随后,中关村地区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的运行机制按照“两不四自”原则,即不要国家财政拨款、不要国家人员编制,自筹经费、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靠机关、集体单位、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筹集企业开办资金。同时,中国科学院实行“一院两制”,即实行科学研究管理和创办科技企业两种管理制度。到1984年,企业发展到40家,年营业额1800多万,形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基本架构。这期间,代表性企业有“两通两海”,即四通公司、信通公司、京海公司、科海公司。京海公司实行科研、工程、技贸和生产相结合,是第一家街道自办的科技企业,开办费是科技人员筹措的1万元;四通公司是第一家中外合资科技企业,主要从事办公自动化和微电子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由中国科学院一批科技人员与四季青乡联合创办的。1984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柳传志创办了主要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服务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为了联想集团的前身。

1985年-1987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力,民办科技企业为先锋,高校、工矿企业、驻军科研单位、境外资本参与的电子一条街,诞生了当时最领先的一批创新技术产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水平的有10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有381项,涌现了四通打字机、汉字激光排版系统、联想汉卡等创新产品。四通打字机基于产品的优异性能,使得公司的产值以每年300%令人叹为观止的速度增长,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为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汉卡不同,联想汉卡能够提供联想功能,方便用户使用。例如,操作人员打出“记”字,屏幕就会闪现出“记者”“记录”“记分牌”等一连串联想词组。

中关村的经济效益取得了快速增长。1984年,中关村企业营业额是1800多万元;1987年,营业额已经超过9亿元。到1987年年底,形成固定资产4700多万元。1984年到1987年,三年共缴纳各种税款和管理费1亿元,创税后利润7800多万元。中关村推动了我国以微电子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计算机及其元器件市场。中关村得到国务院的重视,1987年12月,成立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牵头,国家科委等七个单位组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联合调查组,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48 家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组对中关村的科技公司状况、架构、营销、运行机制详细进行调查,并向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交调查报告,报告主标题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调查报告包括电子一条街的基本情况分析;电子一条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关村科技型企业类型分析、运行机制研究;电子一条街发展的环境因素研究等共10份分报告和26个案例。这个报告对中关村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做出决定,在中关村成立我国第一家科技园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二)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88年-1998年)

1988年5月10日,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同意设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实施税收、财政、海关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四通、方正、联想为代表,中关村涌现第一代科技创新企业。1990年,四通公司年销售额相当于中关村的一半,被誉为中关村之冠。以汉字显示、汉字输入为代表的汉字编码技术快速发展,如金山办公软件WPS、中文之星办公软件……20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在全球兴起,试验区内出现了瀛海威、新浪、搜狐等中国首批从事互联网接入和增值业务的网络公司。

现代法人制度开始形成。1990年2月,第一家私营企业——北京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5月,第一家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北京比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科技企业孵化器初具雏形。北京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科技园相继成立。1997年10月,北京市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开园。

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之初,中关村的技工贸总收入大概是14.0亿元;到了1998年底,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87.0亿元,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三)中关村科技园区(1999年-2008年)

1999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要求“从中国国情和中关村地区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和特色”“营造吸引、凝聚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良好环境”“通过科技成果和创新知识的产业化,把丰富的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同年8月,由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

营造园区发展的制度环境。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探索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市场经济的局部环境,在全国率先引入“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的法治理念,由此诞生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高技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多个“第一”: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家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第一家无形资本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中关村涌现出的多个“第一”,绝大部分是突破现行制度、解放思想、冲破桎梏、释放人的创造性和创业活力的制度实践。

新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中关村支撑首都经济增长,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等为支撑的多元化、服务化、集群化的新型产业体系。

突破科技企业融资瓶颈。1999年12月16日,成立国内首个面向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2003年7月,成立全国首个非营利性的企业信用自律社团组织(社团法人)——北京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启动中关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0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新三板前身)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试点;同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称为新三板;2012年8月,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和天津滨海纳入试点范围;2013年1月,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揭牌,新三板由区域性试点转变为面向全国运行;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三板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热潮形成。1997年10月,中关村出现了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1999年初创高新技术企业的归国留学人员约1000人,2008年增长到7802人,近十年间增长了7倍;中星微的邓中翰、百度的李彦宏等均是在这一时期归国创业的。归国留学人员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大源泉,他们的初创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实行自主创新战略中起着很大作用。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