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危害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2017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强调,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告诉我们,军队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社会是培育先进军事文化的土壤。军队广大官兵来自于社会,与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军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保障直接关乎广大官兵的军心士气和战斗精神,也形塑着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军队存在的意义来自于社会和人民的尊重和拥护。军民团结一家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民对军队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研究为名,通过网络传播对革命英雄、军事历史事件等“求新解”“求翻案”,质疑人民军队的历史地位与历史贡献,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做法意图破坏稳定的军民关系,动摇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企图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从人民怀抱中拉出去。如果任由这些涉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在网络传播,势必扰乱对党史军史革命史的正确认知,使人们逐渐丧失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进而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动摇。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中国梦与强军梦联系在一起,强军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勠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因此,反对涉军历史虚无主义,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升军人社会地位,使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涵育崇军尚武文化,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忧患危机意识、传承红色基因血脉,为强国兴军夯实了社会基础,也为我们反对涉军历史虚无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历史不能忘记,军人的英勇牺牲永远值得尊重和纪念。对英雄先烈,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崇敬,以激励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守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
在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守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我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的意志为意志,奠定了人民军队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因。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不仅保证我们“能打仗、打胜仗”,而且为打赢意识形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引领。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现在,社会利益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敌对势力加强对我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使官兵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增强政治免疫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尤其要在网络阵地弘扬先进军事文化,不断提升其影响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文化篇章。一是利用网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全军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军队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要切实增强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锻造钢铁劲旅、凝聚强大力量。二是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强化党史国史军史的研究。对于网上歪曲党史国史军史、造谣污蔑军队和军人的言论,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批驳,正本清源,让正确的声音盖过错误的言论。同时,要积极宣传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客观准确的史料基础上。三是弘扬先进军事文化,筑牢广大官兵献身强军伟业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热爱军队的良好氛围。利用网络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提升军队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内涵,夯实军队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根基。要通过系统教育、军民互动、典型示范、网上网下互动、军营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建设等活动,让先进军事文化在一代代官兵身上发扬光大,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四是通过网络展现新时代军人的良好风貌,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积极展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使新时代军人成为社会敬仰和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会用善用网络等新媒体,讲述强军故事、传播强军事迹和人物,扩大强军故事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展现新时代军人的新气象。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