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坚实基础

我国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坚实基础

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重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这个关口过不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无从谈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具有坚实基础,但仍须积极稳妥处置各类潜在风险。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重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这个关口过不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无从谈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具有坚实基础,但仍须积极稳妥处置各类潜在风险。

从当前形势看,已初步遏制住金融风险快速积累势头,高质量发展潜在隐患得到控制。随着近几年积极稳妥去杠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杠杆率过快攀升、潜在风险快速积累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比上年都有所下降。同时,各方面的风险防范意识正在强化,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市场预期正在改变,这为防控金融风险创造了有利的心理条件。总体看,我们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证了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这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从长期发展看,我国经济具备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维持稳中向好态势具有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增长、就业、物价、环境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匹配关系正在变化,经济运行呈现出新的特点。但中国经济体量大,新型城镇化、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发展潜力大,消费升级空间大,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改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成效显现,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过剩产能持续化解,房地产库存下降,供求关系逐步改善,适应消费升级的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一方面这些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变化为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金融风险的总体可控也为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领域呈现风险多发易发的突出特征。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刻转型期和关键跨越期,过去高速增长掩盖下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正在“水落石出”,金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金融运行正在进入风险敏感期和多发期,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妥善防范化解。

首先,要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营造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宏观经济环境。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为镜像,当前我国微观、局部的金融风险暴露是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阵痛,金融风险是实体经济结构性矛盾在金融领域的直接反映。破解金融风险背后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部署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要对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正常的、非系统性的风险暴露提高容忍度,货币政策要管好流动性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要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和重点领域风险,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稳妥处置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对于局部的个别风险事件,可以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定向爆破,强化市场约束,提前释放压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宽政策空间。

其次,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确保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动力。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保障。第一,要紧紧围绕使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以及金融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的目标,三方面有效配合,形成合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积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二,应对经贸摩擦可能增多等外部冲击,要向改革要动力,以稳定投资者预期,防止发生金融风险交叉感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通过深化改革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提高金融结构适应性,全面加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第三,要在去杠杆中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在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掌握好政策调控的方向与力度,既注重运用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环境,又注重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优化杠杆结构,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