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都建设思想的哲学意蕴(3)

【2018-0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都建设思想的哲学意蕴(3)

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力回答“为了谁、依靠谁建设首都”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群众史观。它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党依据唯物史观确立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主线,强调首都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确立了首都建设的坐标系。

其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强调首都建设“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首都发展在城市发展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把首都建设好、发展好,必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首都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发展是一个矢量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好”的发展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让人民满意的发展。当前,首都北京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集中表现为首都发展从过去的“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发展的人民性,指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

这些重要思想深刻阐释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牢固坚持了群众满意这一检验发展成就的根本标准,真切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导向。

其二,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观点,切实解决首都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强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红线。

在具体工作中,一要守住三条红线,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为人民群众创造宜居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首都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寻求建立首都城市最优规模,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划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解决城市无序扩张带来的职住分离严重、热岛效应凸显、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宜居环境的新期盼。二要协调三种空间,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首都工作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新要求。三要彰显三大特色,活化城市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提出要打造具有“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以体现时代精神、首都水准、北京特色的文化精品,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充实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为首都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价值遵循和方向引领。

其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明确首都建设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这一重要论述全面把握了人民群众与历史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在逻辑,为依靠人民力量建设管理首都提供了重要哲学依据。

因此,在首都建设中,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城市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拥有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高扬人民和人民的劳动,重视市民“勤劳之手”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为调动人民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了重要指引。二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首都建设要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首都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开门编规划,多方听取意见”;他亲自听取网民“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的建议,推动首都北京“留白增绿”等举措落地见效,为凝神聚力建设首都提供了坚实的价值根基。

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哲学引领时代,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所在、品格所在、力量所在、高度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都建设思想充分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有力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达到新的哲学高度,对于汇聚首都人民不断奋进的磅礴力量,加快“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高春花,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前线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