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赵弘:中关村:勇为改革开放之先 引领创新发展大潮(2)

(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年至今)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全面提高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明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定位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是“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关村提出“五个着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画骨点睛”。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讲话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同年9月,《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强调“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载体作用”。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中关村先行先试,当好改革创新试验田。2009年,中关村承担了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使命,率先实施“1+6”政策、“新四条”税收政策、“新新四条”等国家层面改革试点,并推广至全国。“1+6”政策:“1”是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鼓励创新创业税收试点、股权激励、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等方面实施6项新政策。“新四条”税收政策具体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试点、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试点、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和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试点等4项政策。“新新四条”是指外籍高端人才永久居留资格便利化试点政策、放宽人才中介机构外资出资比例限制试点政策、支持中关村研究设立民营银行服务科技企业试点政策、调整存储生物制剂等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标准试点政策。

中关村人才特区。2011年3月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明确13项支持人才特区建设政策。2016年1月,公安部推出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到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于3月1日起实施。其中前10项政策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2018年2月,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等5家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提出了20条改革新举措,多项为全国率先提出。

围绕商事制度、药品审评审批、人才管理、金融创新等重点改革领域,中关村与中央单位共同推动开展70余项改革举措,不断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发展。以跨地区医药研产分离试点政策为例。由于受环境、土地等因素制约,化学原料药企业在2017年底要全部退出北京。在原有政策下,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药企必须在注册地生产和接受监管,一旦搬到异地,只能重新进行药品审批,新的企业在河北注册,周期大约为三到五年。经过探索,京冀两地决定在沧州成立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园区探索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的方式,保留转移医药企业的“北京户口”,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许可、认证和监管,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据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商局副局长陈婷婷透露,截至2017年底,园区一共签订医药企业102家,总投资达到327亿元,其中北京的医药企业达到了78家,总投资达到了225亿元,占到北京所有原料药产业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这些改革政策进一步扫清了制约创新创业的政策障碍,为推动我国新一轮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作出了新的探索。

创新创业高度活跃。在这个阶段,中关村涌现了大量创业企业,包括技术突破型企业,模式创新型企业,生态链、平台型企业,创业服务企业等,代表企业有:国内最大的生态链企业小米、分享经济企业滴滴、国内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创业型生物制药企业百济神州、最早一批创业孵化投资机构创新工场。以小米为例,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用“实业+金融”双轮驱动的方式投资企业,让创业者成为老板。截至到2017年7月,小米生态链公司已发展至70多家,年收入超150亿。其中有30家生态链企业发布了产品,40多家的产品正在研发。有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有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有16家年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从移动电源到空气净化器、手环、净水器、代步工具、智能机器人……小米生态链庞大似巨人。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同时提出“五个着力”,对中关村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中关村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我认为与持续创新引领是密切关联的。

二、持续创新引领中关村走向辉煌

(一)推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升级

中关村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服务新模式,推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升级,逐渐形成了多元力量共建共享的“雨林型”创新生态体系。

孵化模式全面升级。中关村早期的孵化器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主要依托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科技条件优势,为在孵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孵化服务模式单一。之后越来越多的孵化器开始积极探索“孵化+创投”模式,变单一服务为服务与投资结合。经过30年发展,中关村的孵化器模式更为专业化、更具针对性,涌现了十大孵化模式,同时集聚了以美国Plug & Play、微软创投加速器为代表的全球知名孵化器,引领全国创新创业服务潮流。

新创办企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1984年,中关村新设立科技型企业40家;2017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近3万家,日均新设立约80家,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呈现指数级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如今,中关村的创业群体已经不局限于早期的科研人员、海外留学回国就业人员,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科学家、企业高管、大学生等创业群体成为了中流砥柱。

高端人才聚合发展,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数量持续攀升。截至2010年6月底,中关村有4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截止到2017年底,中关村累计有134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约占全国的19%。2000年-2005年间,中关村从企业注册、创业资金、担保贷款等方面大力吸引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初步形成了对科技领军、创新创业等海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培养和流动机制。近年来,中关村更加注重对国际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2017年海外归国留学人员达到3.5万人,是2007年的3倍多。这些留学人员直接把世界领先科技带回来,推动中关村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资本集聚速度剧增,直逼硅谷,成为全球风险投资热点区域。1986年,第一家风投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中关村成立。在中关村科技园发展初期,民营企业通过职工集资、个人借款、预收工程款等方式筹措启动资金。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2017年,活跃在中关村示范区的股权投资机构有1490家,股权投资案例2584起,股权投资金额1557.1亿元,股权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分别是2009年的23倍和18倍,是2013年的6倍和11.7倍。其中,创业投资案例占全国的26.5%,创业投资金额占全国的35.5%。在创投资本驱动下,独角兽等科技新锐企业近年来大量涌现。截至2017年底,滴滴、小米、今日头条等28家中关村企业入选CB Insights发布的全球独角兽企业(估值超10亿美元),成为我国独角兽企业最密集的地区。

中关村上市企业发展迅速。30年前,四通围绕着“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目标,施行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整合旗下若干电子类企业,组成“四通电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IT公司,四通的活动舞台由此从国内扩展到海外。现在,在高强度研发创新投入和大规模的投融资驱动下,中关村上市公司数量从2005年的80家上升至2017年的318家,增加了近3倍。

(二)敢为人先、矢志创新

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矢志创新之路。

中关村不断把握、追逐国际科技浪潮,创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走出了一条创新引领发展的道路。中关村不断强化原始创新,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趋势进行超前布局,在科学前沿领域勇闯无人区,引领性原创成果实现重大突破,正从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国际前沿水平的“跟跑者”,转变为不同领域“并跑者”、局部领域“领跑者”。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使我国在全球相关领域中拥有了一定话语权。一大批国际领先的前沿技术涌现使中关村在人工智能、新材料部分领域成为全球创新的领跑者,如百度和驭势科技无人驾驶汽车、商汤科技计算机视觉、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制备与应用、理化所液态金属、百济神州靶向+免疫生物技术等。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国家重大工程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关村企业、科研机构参与了嫦娥工程、神舟飞船、青藏铁路工程、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技术攻关和建设。

中关村企业获国家科技最高奖励项目占比持续攀升。过去,中关村获奖项目主要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技术点状突破;现在,中关村获奖项目全国占比持续攀升,覆盖领域范围持续扩大。

在我国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中,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7.4万件,获专利授权4.3万件。当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突破5万亿元,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4%,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国际标准创制能力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标准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中关村主导创制的国际标准数从2008年的57项上升至2017年的309项。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