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些新要求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迫切需要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迫切需要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迫切需要大力提高每个公民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换言之,就是迫切需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全党全社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下功夫。理论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工作的基本遵循。培养时代新人,就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建立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教育引导、道德培育、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途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广大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强化历史教育,从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厚植崇德尚义的思想道德根基;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挖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发展历史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成果,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核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重要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科学界定,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共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如果丢掉了传统,就可能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在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继承和弘扬其中丰富、优秀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具有永恒的价值,以致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其次,要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引进来与走出去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两者应该平衡发展。引进来的目的是为了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更好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感召力。
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文化这一软实力,具有不可忽略的伟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还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展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开创新的局面,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国际文化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舆论,影响着国际文化流行和消费趋势,左右着网络空间的信息流动和发展方向。特别是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延伸,面临的外部矛盾和摩擦日趋增多,牵制我们发展的各种压力和阻力也会增多,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的这一“短板”也就越发突出。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我们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作者系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