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改革创新道路上的北京社会建设实践

【2018-09】改革创新道路上的北京社会建设实践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有许多创新成果。其中,社会建设创新在全国独树一帜。改革创新道路上的北京社会建设实践,需要认真总结,更需要立足当下、继往开来。

走过的路:十年磨一“建”

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0年代提出物质、精神“两个文明”一起抓,1990年代提出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概念,21世纪第一个10年加上社会建设,提出“四位一体”,第二个10年加上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社会建设来说,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调提高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与此同时,经党中央批准,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成立,开启了北京社会建设改革创新之路。作为亲历者,十年磨一“建”,历历在目。

一手抓顶层设计,改革创新不停歇,“四梁八柱”树起来。一是创新工作体制。在全市普遍建立社会建设工作机构,在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工作体系,在商务楼宇建立工作站,形成纵向到社区、横向到“两新”组织的工作网络。二是创新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动员更加广泛、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社会领域党的建设更加深入的首都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上到规划纲要、中到指导意见、下到管理办法的“1+4+x”政策规章体系。四是创新运行机制。在社区、社会组织、商务楼宇探索形成党的建设、政府服务管理、社会自治“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让“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落地生根。

一手抓基层建设,一件接着一件干,基础工作强起来。一是牢牢抓住党建工作这个“龙头”。社区、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商务楼宇等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不断夯实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两个基础。初步实现社区基本建设规范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近90%;“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组织服务(孵化)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组织公益行、社会公益汇成为活动品牌,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激发社会组织创造活力。三是着力加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两支队伍建设。全市专业社会工作人才6.28万人,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获得者近2.7万人。全市社区工作者3.5万人,平均年龄39.3岁,9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工资待遇基本达到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达400多家。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已经形成。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408万人、志愿服务团队6.08万支,志愿者成为北京的亮丽名片。开展“北京社会好人”“十大感动社区人物”“首都最美社工”等评选活动,选树了一大批北京社会榜样。四是扎实推动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网格化工作体系实现全覆盖,社会服务网、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三网融合”、一体化运行加快推进,全市网格平台每年接报各类事件约500万件,解决率93%左右。

我国社会建设没有现成的路,而且是发展短板,唯一出路是改革创新、苦干实干。10年来,北京市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密切结合首都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新路子。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重要讲话中,对北京市“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给予充分肯定。10年来的发展历程证明,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改革创新是动力,基层工作是基础,共建共治共享是保障。

前进的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入新时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社会建设的中心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线,在社会建设部分谈得最集中、最充分。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是对社会建设工作首要的、基本的要求。这充分表明,社会建设工作是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是最靠近以人民中心的工作。

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两个重点。社会建设任务千头万绪,我们曾经就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概念谁大谁小,有过不同的认识和争论。党的十九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基本任务。一手抓社会服务,一手抓社会治理,并有机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

找准加强党建、改革创新、重在基层三个着力点。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其中的是党的建设。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社会建设的一条红线。要不断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和非公企业等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要充分发挥社会领域党的建设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党建带群建、促社建,把加强社会建设、改革、治理的过程,当作实现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过程。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要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三是坚持重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新概括,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开社会化就没出路,离开法治化就没保障,离开智能化就没支撑,离开专业化就不可能上水平。一是提高社会化水平。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深化基层民主自治,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提高法治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立法,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注重德治、法治一起抓,不断推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把依法治理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三是提高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社会建设、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务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社会建设实际工作中。四是提高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和基层工作者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要统筹考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城市管理应当像绣花一样精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脚下的路:创新实践再出发

打造社会建设3.0版。2008年《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是北京社会建设1.0版,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是2.0版,市委市政府最近讨论通过的《北京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就是首都社会建设新起点上的3.0版。从抓突破口,到抓体系、打基础,再到抓规范、抓精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过程。今后三年,要按照抓规范、抓精细、全覆盖的目标,落实好《三年行动计划》,把“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落到实处。

落实10项新举措。一是建立健全区、街乡镇、社区区域化党建协调委员会机制。二是开展大型商圈党建工作联盟建设试点,实现2019年全覆盖。三是在全市探索高德地图版“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向纵深发展。四是加快推动社区网、社区微信群体系建设,并与网格化体系有效对接,切实解决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智能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五是抽调机关干部到基层蹲点,集中督导督查督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单位相关重点工作。六是开展社会组织工作者到社区挂职锻炼试点,有效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七是开展协管员整合力量、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今年底向全市推广。八是完善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建设,在区级层面全覆盖基础上,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街道层面全覆盖。九是研究制定实施社会领域参与精准扶贫计划,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战。十是研究制定实施社会组织“走出去”行动方案,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活动。

社会建设是崭新的事业。社会建设是干出来的,道路是探索出来的。社会建设既要重视顶层设计,又要重视基层建设,既要重视体制性“大改革”,也要重视机制性“微改革”。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连着一年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进一步开创北京社会建设工作新局面!

(作者:宋贵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