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生态

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报告人: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简 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途径和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境界,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对建设富强美丽的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报告通过十个方面凝练概括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让我们一同学习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要义。
总播放:26065
发布时间:2018-09-13 20:25
  • 党的十九大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的思想、恩格斯关于人自身和自然界具有一体性的思想,并彻底终结了生态中心主义挑起的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抽象争论,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哲学基础。[文稿]

  • “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要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真正划清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绿色资本主义的界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文稿]

  •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文稿]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于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关系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科学的生态史观基础。[文稿]

  •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协调好人和自然、环境和发展、生态化(绿色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们必须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并大力践行这一科学理念。[文稿]

  • 党的十九大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升到了经济体系要求的高度,创造性提出了“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要求。从技术的层面来看,就是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从制度的层面来看,就是“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这样,不仅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方向和要求,而且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经济体系绿色化的方向和要求。[文稿]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必须“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贬值和流失、保证国有自然资源的保值和增值,防范和避免新自由主义对生态文明领域的入侵,而且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产权基础。[文稿]

  •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纳入到了党的基本路线中。这不仅表明了现代化和生态化可以相互兼容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而且表明了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生态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文稿]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集中回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吸收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的生态文化成果,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际,创造性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凝心聚力,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文稿]

  •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呼吁建立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文稿]

     

    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点此观看完整报告

    点此观看视频专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途径和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发展的新境界,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对建设富强美丽的中国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要义。下面,我从十个方面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以及理论体系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长期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围绕“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自然为中心”的问题有着复杂的争论。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为我们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科学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后,针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弊端,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他使用了“命脉”这个词,反映了在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通过这种变换,人和自然、无机物和有机物就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也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谁也离不开谁,也无所谓中心不中心,而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也就是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有机的关系。人是因自然而生的,是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物种,当然这种物种有自己的特殊性,但不论如何,人最终要依赖自然界,依赖自然所提供的物质、能量、信息。由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因此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受自然的报复和惩罚,最终得不偿失。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由此,“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个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的思想、恩格斯关于人自身和自然界具有一体性的思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彻底终结了生态中心主义挑起的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抽象争论,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科学的哲学基础。

    我们讲生态文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期了,但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能不能够用一个明确的哲学概念把它概括出来?我们过去在这方面有所探讨,但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现在,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哲学基础。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