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助困需用心、用情、用力

扶贫助困需用心、用情、用力

——感悟《摆脱贫困》

自2017年,作为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参加了县里的扶贫脱贫工作。期间重新拜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一书,受益匪浅是每读此书的切身感受。如同此书“序”中所述,“我们地市县乡的干部,如果看一看这本小册子,是会获得许多启发的。”

timg

 

《摆脱贫困》一书荟萃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市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共29篇,12多万字。全书紧紧围绕闽东地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摆脱贫困这个主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和特殊的指导意义。

启示之一,扶贫助困需用心。把心贴近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贯穿全书始终的思想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心贴近人民,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在本书的开篇之作《弱鸟如何先飞》中他告诫领导干部“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他强调,领导干部的威信“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为人民办事,才能逐步地树立起来。”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他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就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们的干部都应当苦练这一基本功。”而如何苦练这一基本功?真正做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方法和“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的座右铭。他倡导的“四下基层”、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作风,时至今日,仍然是做好基层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法宝。

启示之二,扶贫助困需用情。翻阅此书,篇篇文章朴素的语言背后,是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在本书的“跋”中,习近平总书记画龙点睛地指出:“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他清醒判断:“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有些方面落伍了。落伍原因历史学家们可以慢慢探究;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使命担当,展示着深厚的为民情怀。

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时习近平同志深情地回忆道: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言之切切,情意深深。表达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在书中写道,“我走了不少乡村,看到不少简陋的校舍,心里沉甸甸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这都是为民情怀的最好注脚,也是深深的期待。启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是广大的贫困弱势群体,应时刻满怀视他们如亲人的真情实意,才能做到真正做到为他们排忧解难。

启示之三,扶贫助困需用力。就是弘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汇聚滴水穿石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多次提到“滴水穿石”,并对滴水穿石的精神作了阐释:“我赞赏‘滴水穿石’的精神,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干部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一股韧劲。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愿付出艰辛于他人数倍的努力,不靠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事业的。”在本书的精彩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中他写道:“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生动地写出了“滴水”之坚韧,“滴水”之顽强。使我们从中感悟,摆脱贫困并非一蹴而就,更非一人可为。面对扶贫脱贫攻坚大考,需要集中精力,集中目标,以“滴水”之坚韧,“滴水”之顽强,汇聚起滴水穿石之力量。“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直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奋斗目标。

《摆脱贫困》全书每个篇章都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实践,与密切联系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给我们正在进行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启示和有力的实践指导。此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彰显其重要性。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1119/1024621.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故城县委党校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