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考核应与教师工作相结合重运用

师德考核应与教师工作相结合重运用

摘要: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乃因为教师工作之伟大、教师道德之崇高。教师道德即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的基本规范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形象、教师的品德、教师的责任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人才的素质能力。

教育部自2018年4月下旬以来,部署开展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专项督查,组织各级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学开展。在各地各校自查工作基础上,教育部派出督查组对北京、上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8个省市进行了实地抽查,了解自查整改成效,压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

400557657

通过此次专项督查,各地各校师德建设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有效落实,专责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师德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师德问题治理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师德问题“零容忍”度化为严肃查处的行动举措,师德师风建设整体工作水平有力提升。

同时,教育部也指出了督查发现的问题。一是师德建设主体责任意识还不牢固。有些学校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师德管理“宽松软”现象,个别学校主体责任意识有偏差,压力传导不够,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未完全落实落细。个别学校师德建设制度和机制过于宏观空泛,与新形势新要求贴合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师德考核评价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不重视结果运用等问题。三是师德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学校师德建设能够结合实际常抓不懈,但有的学校师德进展相对滞后。四是重点问题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地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散乱,诱使个别公办中小学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影响教育声誉和教师队伍形象。针对发现的问题,教育部督查组已要求有关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及时整改落实,同时要求对照问题,举一反三,全面强化师德管理。

根据教育部的督查通报,目前各地各校师德建设得到了普遍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各地各校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师德失范、学术不端行为仍时有发生,师德考核评价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不重视结果运用等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把突出师德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加以坚持和贯彻,要求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引路。

要解决师德考核评价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根本之举在于把师德考核同教师日常工作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注重考核结论的运用。学校要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思想教育、学术研究、业务学习、师生关系等进行师德考察,作出结论。同时,将师德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到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成果评奖、职称晋升、职务提拔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让教师感到压力,从而转化为动力,增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乃因为教师工作之伟大、教师道德之崇高。教师道德即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的基本规范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形象、教师的品德、教师的责任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人才的素质能力。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所以,教师必须有师德,讲师德,守师德,自觉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履行教师的崇高使命。对于教育部门和教师管理者来说,要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加强对教师师德教育和考核,引导教师们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争做一名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评价一个教师优秀与否、高尚与否、合格与否的核心指标、道德考量。师德不是虚的、可有可无的,而是实的、必不可少的,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教师,不仅需要知识、学问、本事、能力,更需要品德、人格、爱心、责任。

二、师德考核评价要与教师日常工作相结合

教师师德主要体现在执教施教、治学修学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师德考核评价也应从这些方面进行。

一是执教施教。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成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人才。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对待教学工作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必须保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是真理、是科学,绝对正确,不是谬误、不是迷信,不能以讹传讹,谬种流传,误人子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经常思考、研究和探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水平。二是治学修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只有自己好学,才能让学生好学,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天天向上。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给自己充电,重视自身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做自己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同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多储备,做杂家。做学问、搞课题、写论文,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行为,做真正的研究型、学者型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如何做学问提供行为示范。

三是师生关系。这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陶行知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都有发展潜力,都有其闪光点,我们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人,厚此薄彼,优待、亲近眼中的优生,歧视、远离眼中的差生,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耐心施教,引导学生获得最大发展。要求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清廉自律,不以权谋私、以教谋私,企图从学生和家长身上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和好处。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热情关心、爱护、帮助学生,用爱心唤醒爱心,用爱心传递爱心,积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要重视师德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师德考核评价只有与教师日常工作相结合,才能落到实处,同样,师德考核评价结果只有运用于教师评价、专业发展、职称晋升、荣誉奖励、绩效分配等过程中,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对教师产生传导作用,得到教师的重视,发挥师德考核的作用。因此,做好师德考核评价工作,我们要重视结果的运用,将师德考核评价同教师评价、工作评优、晋职晋级等结合起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从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重视和加强师德的修养、培养,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意识,做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师德考核评价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关系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形象,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落实落细,务求实效,注重教师的日常行为表现,从而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教师的事业是人类伟大事业,是人类繁荣发展的事业,教师的模范行动是引导人类前进的灯塔,更是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私的奉献。

(作者系湖南省邵阳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