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筑牢圆梦根基(2)

增强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筑牢圆梦根基(2)

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近代百余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当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境遇进行深刻思考而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是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作出的重要战略考量,具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现实针对性和未来指向性。坚定文化自信,要增强文化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充分汲取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首先,从国际竞争局势来看,坚定文化自信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此起彼伏、相互激荡、竞相发声,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的较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秉持“西方文化中心论”,极力对外进行文明输出和文化渗透,大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大肆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抢夺国际话语权。在这种以西方文明为主导话语权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深刻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所处的国际境遇的深刻洞察力,有力地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号角,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根本遵循。

其次,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所揭示的社会客观实际为我国的一切工作提供了根本立足点。一方面,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增长,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精神文明相对滞后于物质文明;另一方面,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层面的满足,更多的体现在基于物质需要而产生的精神文化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利益分化导致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影响下和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文化的侵蚀下,精神失衡、道德失范、审美价值失落、信仰缺失等现象曾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处于一种相对饥渴状态,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日益强烈。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等重要论述,并号召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生动体现出党中央对我国发展形势的准确把脉、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关切,也形象地诠释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鲜明价值导向。

三、增强文化自觉,让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更加深沉持久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段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文化自信的客体,首次阐释了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新时代,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观,充分汲取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文化自信就会魂无所定、行无依归、迷失方向。我们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要放弃马克思主义这一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弱化共产党”,“弱化社会主义”,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提炼出那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那些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文化糟粕,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充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文化自信的根基更加牢固。

第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欲人勿疑,必先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充分彰显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为我们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底气”和“骨气”。5000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昂扬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斗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为我们当前统揽“四个伟大”(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引擎,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第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充分汲取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谈文化自信,绝不是倡导夜郎自大、唯我独尊式的“文明优越论”,搞“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而是要秉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指导下,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充分汲取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使中华文化更具生机与活力;同时,我们的文化自信更不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思维主导下的“文化霸权主义”,而是以积极友好的心态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话语体系,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过程中向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给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站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让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圆梦根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的引领下,乘新时代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华美篇章!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