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斐然(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斐然(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五周年记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始于一域、意在全局,既解近忧、更谋长远,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关键一招。历经五年扎实推进,成绩斐然,五年来的精心布局、周密设计、科学指导、系统推进,贯通着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思维,彰显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

2.明确政府职能和定位,处理好“市场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蓝图由政府负责绘就,具有先天性的行政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心,才能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最优效果。要明确政府和市场双方的行为边界,确定各自的功能,建立一个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跨界治理协调机制,保证区域协调,经济充满活力、运行更有效率。

3.缩小区域间文化“鸿沟”,解决好“文化困境”。文化领域的协同发展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神动力,整体而言,三地文化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要制定文化纲要,缩小三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文明程度上的差异和差距,树立一盘棋的文化发展思想是推进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展望未来,在攻坚克难中展示发展活力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京津冀,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过去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

1.突出“一个重点”,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增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内生动力。北京要轻装上阵,有些优质资源就要到河北、天津去配置,产生更大的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的核心内涵和最终目的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在未来,要坚持初衷,牵牢“牛鼻子”。要理清“舍”与“得”之道,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大城市病”根本原因在于承载的功能太多,影响北京核心功能的发挥。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切实做好“减法”,继续将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教育医疗社会服务机构等非首都功能有序进行疏解。要坚持“控”与“疏”双管齐下,疏解非首都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阵痛期和调整期,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艰难过程,必须要拿捏精准,统筹兼顾、着眼长远。在“控”方面,要坚决守住各类功能禁止和限制底线,决不能让今天的项目成为明天的问题和负担;在“疏”方面,要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加紧细化具体实施方案,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既敢于迎难而上、攻坚碰硬,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极稳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2.建好“两个区域”,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一是要稳步建“两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要求在建设“两翼”的过程中不可畏首畏尾,更不可大干快上,犯颠覆性错误,要深刻吸取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新中国探索阶段的曲折教训,一步一个脚印,下足绣花功夫。二是要高标准建“两翼”。北京之于“两翼”,或是“两翼”之于北京并非“主仆”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他们的区别在于定位与功能不同,荒废哪一方都不可取。要立足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高端定位,通过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首都的一个新地标,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要立足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定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创建数字智能之城等方面高质量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

3.坚持“三个理念”,秉持创新、绿色、共享理念,激发协同动力,夯实协同基础,实现协同发展。

创新是协同发展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要求三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创新资源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具优势的宝贵资源。一是打造人才聚集“洼地”。进一步完善区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形成支撑区域发展的生态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将国际一流的高端科技人才、企业家、高技能劳动力以及站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汇聚到京津冀,形成创新人才集群发展。二是构建创新平台“高地”。依托一流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加大京津冀三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标志性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要素聚集、成果富集、效益明显的创新型园区和平台,进一步放大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高端创新平台带动作用,夯实创新基础。三是营造创新氛围“福地”。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组建京津共建互利共贏的创新链,以吸引力强的优势打造竞争力强大的技术链、产业链和资本链,让创新要素充分迸发。

绿色是协同发展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这一论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生动诠释。京津冀要着力扩大环境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保护合作。一是着力在化解过剩产能上狠下功夫。河北是钢铁产量第一大省,产量约占全国30%,环保压力大。要按照规划,坚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水耗等各项标准,做到调整退出一批、关闭退出一批、转型发展一批、减量转化一批“四个一批”,确保钢铁、水泥、燃煤、平板玻璃等产能从规模上减少排放。二是着力在优化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围绕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高端绿色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让京津冀成为新时代绿色产业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三是着力在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上下功夫。完善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制定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条例,严格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探索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共享是协同发展根本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京津冀宏大规划的初衷和落脚点。要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面共享、服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城乡衔接,制定适合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一保险标准,保证京津冀地区经济稳步增长,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要加大力度推进河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好京津对口帮扶机制的作用,确保2020年京津冀地区贫困县全部摘帽,推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