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逻辑力量

穿透历史的逻辑力量

——重读《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核心阅读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是列宁系统阐述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深入论证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规律,科学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实质和历史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帝国主义论》的写作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进一步发展,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1914年爆发的一战给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俄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危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成为无产阶级的迫切要求。但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却歪曲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甚至鼓吹社会沙文主义,公开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辩护,试图把无产阶级的斗争引入歧途。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认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历史地位及世界大战的根源,如何理解战争与革命的关系,如何制定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亟待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列宁于1916年6月完成了《帝国主义论》一书手稿。1917年,这部著作第一次印成单行本出版。

《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

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考察了资本主义垄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把世界资本主义的重大变化概括为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在此基础上,列宁提出了帝国主义的定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阶段,金融资本的殖民动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原料产地的独霸欲望,二是资本输出的利益驱动,三是在金融资本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政策和意识形态。为了在对外扩张中获得最大利益,帝国主义国家不可避免地要为夺取世界霸权而不断争斗,以致发动对外战争。列宁指出,“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治的内容,而帝国主义政治的继续就是帝国主义战争。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是垄断,但这种垄断是同竞争混合和并存的垄断。他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四种最主要的表现:一是资本家垄断同盟,即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完全的优势;二是垄断占有社会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特别是基础工业部门;三是实行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人事结合”,支配全国绝大部分货币资本和货币收入,控制社会中一切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银行成为金融资本的垄断者;四是金融资本争相输出资本,争夺原料产地、势力范围乃至一般经济领土,力图垄断占有殖民地。按照列宁的分析,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概括地表现为: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寄生性是帝国主义的突出特征。金融资本使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深刻的分离,从而使金融资本逐渐脱离生产过程,进行纯粹金融产品的交易。这样就产生了单纯的“食利者”阶层。他们以“剪息票”为生,整天游手好闲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帝国主义的垄断和对外扩张,不仅造成了国内的食利者阶层,而且产生了以资本输出收益为主要收入来源乃至依靠剥削其他国家人民为生的“食利国”。大量外国移民承担了最脏最累的低收入劳动,本国从事生产的人口越来越少。在帝国主义阶段,社会财富的空前丰裕,使得资本家在经济上能够通过各种直接的或间接的手段,收买和拉拢工人政党的领袖和工人阶级中的上层,培植、形成和巩固机会主义。在帝国主义腐朽性的腐蚀下,无产阶级队伍中出现了一个人数不多但比较稳定的“工人贵族”阶层,这个阶层的生活方式趋近于资产阶级,接受资产阶级的领导。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资产阶级化的工人政党。

帝国主义所体现的垂死性的确切含义是过渡性、阶段性。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表现出特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但这种腐朽趋势并不排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一般而言,帝国主义的经济发展有两种趋势,即停滞腐朽的趋势和迅速发展的趋势。实际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比以前要快得多,只是发展更加不平衡。通过对帝国主义经济特征和历史地位的分析,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战争使帝国主义国家陷于分裂,并造成某些国家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从而使得无产阶级在某一薄弱环节冲破帝国主义链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可能。

《帝国主义论》的当代启示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概括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分析了帝国主义的产生、实质及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内在矛盾和演化规律,提出了帝国主义时代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时代的著名论断,阐发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闪耀着穿透百年历史的逻辑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看清国际形势、找准自身定位、辨明未来方向,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方面,资本主义在当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列宁《帝国主义论》中的基本观点已经过时了。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的腐朽趋势不排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造成生产的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生产和资本社会化的大发展,因而具有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国有经济,推行了社会福利,实行了员工持股、工人参与管理等制度,使得当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保持了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生命力。但是,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既没有动摇金融资本的垄断地位,也没有消除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垄断已经由私人垄断经国家垄断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日益全球化,形成了庞大的跨国资本、巨型跨国公司和金融国际垄断寡头。在经济虚拟化、实体经济空心化的趋势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行业泡沫滋生,风险不断积累。席卷全球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是金融资本全面垄断的结果,是以金融危机形式表现出来的经济危机。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西方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经济灾难,它再次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的调整和发展,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撼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另一方面,20世纪下半叶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从此进入和谐共处的太平盛世。从本质上说,帝国主义是与强权政治、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两次世界大战以最惨烈、最野蛮的冲突方式击破了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曾经有过的关于永久和平的梦想。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在相对和平的条件下,金融资本采取了新的扩张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控制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在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因此,今天垄断资本的垄断不仅表现为经济垄断,也表现为政治垄断、思想垄断和话语权垄断。在这种垄断之下,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之中。与此相对照,倡导平等合作、共享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具有了为人类解放探索前进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