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萧劲光

多才多艺萧劲光

萧劲光大将60年戎马生涯中,担任海军司令30年。以枪炮轰鸣、军号、汽笛为音符的军事乐章,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但这绝不是他生活的全部,现实生活中的萧劲光,慈祥、宽厚且多才多艺。

精通音律的萧劲光

大革命时期,萧劲光曾与刘少奇等同台演过话剧。长征途中,他在行军间隙用委婉的洞箫为官兵们消除疲劳,鼓舞士气。1951年,中苏两国在大连举行关于收回旅顺口的谈判。联欢会上,萧劲光一曲《喀秋莎》技惊四座,令苏联代表团欢呼雀跃。乐器,除洞箫外,萧劲光还会拉二胡,弹月琴,到海军后又向著名作曲家吕远学会了演奏曼陀林。

萧劲光自己懂乐器,更支持子女学乐器。萧家子女多,山南海北,各有自己的事业,相聚的机会并不多。1971年的中秋节,兄弟姐妹七人在北京相会了。加上儿媳、女婿等,大人就有十几个。晚上,风清气爽,月光明媚。全家在萧劲光居住的院子里赏月。突然,小女儿楠楠提议:“今天月亮又大又圆,我们全家多年来难得这么齐全,开个晚会吧?”“好哇!”不等萧劲光点头,大家便各自回房间拿出了乐器。

不用主持,晚会开始了。首先是合奏。有的拉二胡,有的弹三弦。先是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接着是《人民海军向前进》,一曲又一曲。然后,每人唱一首歌。萧劲光坐在一旁,慈祥、和蔼地望着他们,听儿女们忘情地吹、拉、弹、唱……最后是萧劲光的压轴戏——洞箫《春江花月夜》,深沉低回、婉转悠扬。

喜好绘画的萧劲光

萧劲光爱好绘画。早年在长沙读中学时,他曾与同窗好友任弼时尝试过利用为人画像谋生。由于很快有了去苏联学习的机会,这种尝试没有继续下去。

战争年代,萧劲光把对绘画的喜好运用到军队教育中,把所属部队的报纸、墙报、板报办得生动活泼。他曾亲自指导部队美术工作者画宣传画,用大炮发射到敌人的阵地上,瓦解敌军的士气。

调任海军司令员后,他更重视部队的文化工作。机关一组建,萧劲光就点名从十二兵团把青年画家江平调入海军,并由他主持组建了海军美术创作组。很快,江平等人就创作出了一大批好作品。1952年4月,萧劲光率团访苏时,把江平创作的油画《毛主席来到军舰上》作为礼品赠送给苏联海军司令员。

20世纪50年代末,海军“搭架子、铺摊子”的创建工作基本结束,萧劲光开始有了节假日。此后一段时间,他与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李可染、高冠华、李苦禅、周怀民、唐云、谢稚柳,部队的画家黄胄等,都有交往。有时多位画家相约到萧家,萧劲光热情招待。大家一起论作品、谈见闻,俨然一个高水平的艺术沙龙。

一个星期天,萧劲光在琉璃厂荣宝斋看画时发现了多幅年代久远的名画,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幅明朝的画:明代画坛四大家之首的沈周的《松荫对话图》,明代院体花鸟画中变格的代表画家林良的《雪景雉鸡图》,万历年间以笔力峭拔、墨色湿润为特色的山水画高手张宏的《泰山松色图》,明末皇室宗亲朱翰之画的《远浦风帆图》。萧劲光清楚,经过几百年历史变迁,尤其是近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连年战火,这样的东西已不多了。他问了一下价格,每张只几十元。但萧劲光一下拿不出来。

回到家中,萧劲光心里一直放不下这几幅画:会被谁买走吗?不懂行的人买走毁坏了怎么办?近日常有外国人到那里去,会不会被外国人弄走?……第二天,他凑够了钱,和秘书一起把四幅画买了回来。当天晚上,他就打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黄胄等几位军队画家。几天后,他们一起来到萧劲光的住处。大家品评、欣赏再三,一致认为这四幅画都是极难得的上品、珍品,非常佩服萧劲光的眼力。

1964年夏,几位画家到萧劲光家中赏画。谈话中讲到,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5周年,故宫博物院搜集、整理了一批书画、艺术品,拟于国庆节前展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几位画家走后,萧劲光在子女们面前提出,要把几幅名画捐给故宫博物院,作为全家献给新中国成立15周年的礼物。

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大家惊讶了。女儿萧凯是中央工艺美院的高材生,她知道这些画的价值,便问道:“爸,你不是很喜欢这几幅画吗?这可是国宝。”

“是很喜欢哪。喜欢才捐出去让大家都看啊!——国宝自然应归国家。”

就这样,四幅名画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几十年过去了,这几幅画依然在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群众及五大洲宾朋的观赏。

文采飞扬的萧劲光

萧劲光上过私塾,有很扎实的文字功底。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并没有太多的诗作问世。

1949年秋,萧劲光回到了阔别近30年的家乡长沙市郊区岳麓山乡天马村赵洲港。在离村庄还有一里多路时,萧劲光就提前下了吉普车,一边和乡亲们热情地打招呼,一边向村里走去。来到村头一棵大树下的土地庙前,见庙门上仍保留着一副老对联“土生万物,地降吉祥”,遂幽默地对大家说:“这副老对联,小时候我们看不懂,现在才明白,土地爷净说半截话。万物不会自己生,吉祥也不会平白无故降。人民得解放,过上幸福生活,都靠共产党的领导,靠自己劳动。所以说,这副对联应改为:‘土生万物靠劳动,地降吉祥在人为’。”乡亲们开心地笑着,称赞改得好。

萧劲光再次回乡已是1970年底了。初至家门,萧劲光发现门牌上写着“红旗港”,遂说:“这里原叫‘赵洲港’,远近都知道,其实不一定要改。如果改,我认为还是将姓赵的‘赵’字改成照耀的‘照’字为好。毛主席的光辉照九州嘛!”一字之变,既保留了原名,又增加了新意。萧劲光的话刚讲完,在场的乡亲们就热烈鼓起掌来,齐声说,“改得好,改得好”。从此以后,“照洲港”门牌便钉在了乡亲们的门楣上。

(摘自2012年第19期《新湘评论》)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