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学须立志

读书为学须立志

毛泽东年少求学时,为使学习情绪不受外界干扰,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以致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认真投入、专心致志。谈到读书,人们往往想到娴雅释卷、静品墨香,很难与“闹市读书”联系起来。殊不知,“闹市读书”除了博览吮吸外、读的还有“立志”这本书,以此磨砺心志、凝神聚气,笃定读书为学的毅力和秉性。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告诫其弟,“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无独有偶,明代王阳明在《示弟立志说》写道,“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纵览古代圣贤求学经历,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悬梁刺股、牛角挂书、负薪读书……无不是立下坚韧之志,打赢求学攻坚战,方可学富五车、博闻多采、功成名就。

摄图网_400828284_副本

为学是没有止境的。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常言也道,“活到老学到老”。但如何确保自己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筑牢学习上进的精神、秉承积极严谨的态度,恐怕就不能少了立志为学的信念支撑。孔子用一句话总结过自身学习之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涵养“志于学”的初心,并持之以恒,定能学有所长、解疑释惑、感悟人生真谛。

立志用功方能成学。刘少奇自小酷爱读书,被乡亲父老称作“刘九书柜”。早年求学期间,刘少奇一直把学习摆在第一位,萧劲光回忆说,“少奇同志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也不随便上街。他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哪怕抗日战争时期,一次新四军支队司令张爱萍去看望刘少奇,正值深夜一点多钟,刘少奇仍在微弱烛光下从容握笔,“书页上画了好些红的蓝的圈圈点点,有的上面还批了字”。人非生而知之者,一股求学的志气、一番勤勉的耕耘,根植于犁耙知识、淬炼本领的滋润沃土。

揆诸现实,不乏少数人囿于缺乏立志读书的定力,从而让人生为学之路遭遇瓶颈。比如有的沉迷碎片化阅读、习惯零星性浏览,知识深度、理论广度不够,导致思想层次缺乏系统性和宏观性;再如有的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模式,读书充电全靠一时兴起、临阵磨枪,以致实践工作时常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类似感叹;又如有的采用“无选择性”读书法则,获取知识如“没头苍蝇”,规划安排不当、多做“无用功”,招致学习效果和质量不高。

“诚以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读书为学离开立志,就如同无根之木,难存兴荣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曾谈过自己读书往事,“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读书为学须立志,激发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意志,多些“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惜时,定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419/1041133.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