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特质鲜明的荆楚文化

源远流长特质鲜明的荆楚文化

公元1170年9月,爱国诗人陆游在荆州写了一首诗《哀郢》:“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诗人对楚国及其楚文化的兴衰深切缅怀,充满忆颂和忧叹。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充分肯定源远流长、特质鲜明的荆楚文化,并寄予其复兴东方文明的厚望。追昔抚今瞩远,认识、传承、建设和弘扬荆楚文化,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伟大复兴,举足轻重、意义重大。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厚实丰硕、步履铿锵

江汉朝宗的荆楚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炎帝神农故里,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重要发生地、辛亥首义文化策源地、红色革命文化富集地、中国南北文化交汇地,在当代,湖北更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基地。荆楚文化是湖北文化的代称,其空间范围大致以湖北行政区划为界,时间范围从远古至当今,之所以称为荆楚文化,是因其源头楚文化以荆楚大地为中心而发展壮大,且独具特色。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且气质独特的荆楚文化,是湖北人的精神家园。

荆楚文化发展大致经历六大时期。一是从远古到战国中期的异峰突起。荆楚文化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巫山猿人在三峡地带的活动。新石器时代,荆楚文化中心逐渐由西部山区向江汉平原转移,稻作农业文明则由南向北传播,初步形成了荆楚文化的分布格局。炎帝神农在楚天荆地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从夏初到西周,中原移民与江汉土著不断融合,形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楚民族,建立充满生机的楚国,创造了代表先秦高峰的楚文化。

二是从战国晚期到秦汉大一统下的转变。战国后期,荆楚文化不断遭到削弱。秦人进占荆楚地域后,秦文化逐渐在荆楚地区传播。秦汉全国一统格局下,荆楚文化先后作为重要的地域文化,在天下一统的文化建设和交流中,得以融合更新。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强化,儒学在荆楚大地的传播不断加强,其影响力也逐步扩散。

三是从三国到五代的融合求新。荆楚历来处于中国南北军事要冲,三国至五代时期尤其如此,三国英雄们的智慧忠义代代相传。永嘉之乱和安史之乱后,北方两次大规模移民南迁,行政体制的分割和变化,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激荡,佛道儒学相互渗透融合。此时,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在此兴起,经济文化重心从中西部向东南轨移,标志着荆楚文化的融合、质变与创新。

四是从北宋到清中叶的性灵发掘阐扬。这一时期,荆楚地区得以全面开发。靖康之乱后北方移民南下和明清之际“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互动,使得文化大融合。儒道佛进一步碰撞融合产生的理学于此演进嬗变,形成了经世济时的务实学风、民风。明中叶后,启蒙思想兴起,鄂东泰州学派将陆王心学发展到逻辑终点,李贽童心说和公安派、竟陵派以标举“性灵”耸动明代文坛。陆羽、慧能、毕昇、张居正、李时珍等名人辈出,荆楚文化创造活力、功绩倍显。

五是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转型创新。此时的荆楚大地,从汉口开埠到晚清湖北新政,从辛亥武昌首义到中共八七会议,从黄麻起义到武汉抗战,从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到湖北全境解放,湖北开内地革新风气之先,在社会转型、自救自强中涅槃新生。辛亥、北伐、抗战,使武汉(湖北)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基地(周恩来语)。湖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形成了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三大革命根据地,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等重要革命武装,其中仅红安县就走出两位国家主席、200多位开国将军。

六是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荆楚大地更次进入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当前,湖北正打造中部地区发展新高地,成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重要节点,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国光谷、北斗导航、高铁设计等,都闪耀着荆楚儿女的智慧创造和汗水荣光。荆楚文化薪火相传、中气十足、凤凰涅槃,更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迸发出无限生机活力。面向新时代,湖北叫响荆楚文化品牌,正努力实现“文化小康”、迈入“文化强省”。

荆楚文化楚色鲜明、气质独特、价值恒久远

荆楚文化以楚文化“六大特色创造”为代表,以湖北地域文化为内涵。采矿与冶炼、髹漆工艺、丝织刺绣是楚文化三大物质文化突出成就。楚国采矿与冶金技艺精湛,堪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楚青铜器制作,匠心独运、独领风骚,总体风格以纤丽清秀见长,凤纹流行,体现了楚人以凤为图腾的风格。楚国是漆源之乡,髹漆工艺高超。楚国漆器品种繁多、色泽绚丽、造型精巧、应用广泛,制造工艺均居当时世界之首。从生活用器到工艺品、娱乐用品、丧葬用品等一应俱全。楚人将油和漆合用,最显楚文化特色,这一工艺延续至今。战国中期,楚国种桑养蚕规模和缫丝织帛水平已跃居列国之首。楚人将艺术情思萦绕在丝织品中,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增添了不少珍品。楚国织锦和刺绣最为艳丽,至今人们仍用“锦绣”代表美好。

老庄哲学、散文与楚辞、绘画乐舞是楚文化三大精神文化贡献。老庄哲学导源于楚人的思想传统,集中体现了楚文化的思想成果和认识水平的精髓,也把中国哲学和中华民族主体思辨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楚国散文与楚辞并盛,以活泼见长,纵横奔放,浪漫主义是其主流。《庄子》《离骚》并立,史称“庄骚”。屈原是楚辞的集大成者,他使楚辞全面成熟,成为文学史上不可企及的高峰和中国浪漫主义文艺创作的鼻祖。楚国艺术以绘画和乐舞最为突出。楚国漆画既注重表现生活、表现自然,也注重表现楚人自由浪漫的思想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楚国的乐舞水平高企,“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雅俗俱全,十分兴盛。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此外,楚文化在天文、数学、医学、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制度文化方面也有影响深远的建树。

楚文化独具特色并给后世中国以深刻影响。可以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激荡与交融,形成了构筑华夏文化的两大支柱,成为中华文明的渊源。如果说中原文化如雄浑的黄河,那么楚文化恰似清漪的长江。中原文化以黄帝为始祖,以龙为象征,以儒家为其学术干流;楚文化则以炎帝为先祖,以凤为图腾,以道家为其学术主流。华夏文化的南北两支各有千秋,龙凤呈祥,交相辉映,集中体现了周代文化的精华。

楚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也独树一帜。与她大致同时代的希腊文化相比,楚文化在许多方面如青铜冶炼、锻铸铁、丝绸、漆器等,或较之历史更为悠久;在音乐与哲学和文学方面,楚国和希腊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可以说是从不同道路上都登上了世界历史文化的光辉殿堂。

楚文化体现了荆楚文化的重要源泉,而荆楚文化如前所述,历史更为久远、内容更为丰富。其浪漫灵动、多姿多彩的特色内容还包括丰富而系统的上古神话和传说、集中而突出的巴土苗文化、“东禅中佛西道”宗教格局及其文化、繁盛持久的戏曲文化、瑰丽灵秀的山水文化、灿若星辰的名人文化等。

厚实的荆楚文化,形成了正能量满满的湖北精神,是筚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即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即崇尚武装、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诚信即追求和谐、为政以德、重在承诺的守信精神等。开放性、兼容性、进取精神以及浪漫主义特色和一元多样的价值取向等,是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