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网络话语权的四个关键点

赢得网络话语权的四个关键点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化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技术便利,丰富了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平台和途径,提高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效率。同时,数字化时代所呈现的海量信息、瞬时交互、广泛参与、价值多元等特征冲击着主流价值观及其话语权,尤其是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此,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牢牢掌握网络话语权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一环。

赢得网络话语权,价值引导是核心。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网络虚拟世界表达的便捷化、碎片化、匿名化,大大延伸了人们的思维空间和话语空间。在网络空间,人人都有“麦克风”,随着思想传播和话语表达的门槛不断降低,数字虚拟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舆论场,各种社会思潮都在网络空间获得表达机会,甚至出现了网络“话语爆炸”的现象。在如此庞杂的信息流之中,难免出现一些人为“吸人眼球”“炒作出位”等利益诉求,借机散布大量虚假信息,甚至主张网络空间“去意识形态”。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去中心化”问题,必须用主流价值观引导网络世界的健康发展。从本质上讲,网络虚拟世界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延伸,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反映。因此,加强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首要的任务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源源不断地“输入”网络空间。根据不同“网络社群”的思想状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正确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内化为网络空间的思想共识和价值标准,打造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要求,“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赢得网络话语权,平台建设是基础。网络世界为各种现实思想和话语的自由表达提供了虚拟空间,但网络空间的形成需要依托现实网络载体予以实现。近年来,网络平台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阵地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网络技术滞后、网络平台形式单一、重建设轻维护等普遍性问题。特别是一些政府主导的门户网站及其相关网络平台,仅仅是将纸质版的信息资料复制粘贴到网络平台,缺乏新鲜感和原创性,导致了部分网络平台的“僵尸”状态,更难言与网民的互动交流,从而丧失了主流网络平台应有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树立阵地意识,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既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基础,也是赢得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主要抓手。一方面,整合资源,提升网络平台内涵。在信息化大潮中,我国主流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时有发生。针对当前主流网络平台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积极顺应“媒体融合”新趋势,整合传统主流媒体、现有主流网络平台、民间网络新媒介的多头资源,深度融合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电子报刊等多渠道传播载体,发挥主流网络平台的示范效应,加快网络平台内涵的提升和发展。另一方面,去伪存真,规范网络平台治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空间氛围也日趋和谐理性,人们越来越善于处理网络空间中的虚拟关系。但也不排除一小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借助网络平台的便利性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肆意破坏道德约束,污染了网络空间环境,甚至是突破了法律的底线。数字虚拟世界不是法外之地。以法治思维管理互联网,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依法规范引导非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平台的发展,坚决取缔各类反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平台,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赢得网络话语权,话语创新是关键。信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使得数字空间的范畴在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网络活动,成为网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未成年人网民高达1.69亿,互联网整体普及率达57.7%,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人们意见表达、思想碰撞、话语交流不可或缺的新阵地。特别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表达的意见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予以宣泄,这就调动了大量普通民众参与到网络话题的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普通民众构成了广大网络民众群体,普通民众的意见建议及其话语表达支撑起了网络空间的话语交流并日益成长成为网络舆论场的中坚力量。然而,当前意识形态网络传播话语过于“生硬”,不太符合网络空间的话语需求和广大网民的话语习惯。赢得网络话语权,需要持续地话语创新。

一是设置“大众议题”。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内容,设置为与广大网民休戚相关的具体生动的网络议题,形成越来越多耳熟能详的“红段子”。让主流思想变成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和有血有肉的网络话语,拉近与广大网民的距离。

二是树立“对话”理念。针对网络话语传播的特点,主流价值观应打破传统信息传播的单向灌输思维,在网络空间进行话语交流时坚持“对话”理念,把广大网民的需求摆在首要的位置。

三是使用柔和声线。在网络空间中,任何思想如果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盛气凌人”的语气去“说教”,只会适得其反。意识形态主流思想引导力作用在网络领域的发挥,需要遵循网络话语传播规律,用“随风潜入夜”的话语形式讲好故事,在“润物细无声”的柔和声线中培育网络世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很多主流媒体等以音乐、图片、数字等多种视听元素予以呈现,创新原本严肃的“官方话语”为生动活泼的网络新词,走暖心路线,向世人展示了和蔼可亲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当然,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话语创新赢得网络话语权,更要防止娱乐化、戏谑化、庸俗化、低俗化等倾向,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赢得网络话语权,人才培育是关键。在网络空间中,尽管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和权利,但是个体的话语意见在庞大的网络话语体系中又会显得“声音微弱”。随着网络话题讨论的深入,大量零散的网络话语信息会走向整合,逐步形成统一的网络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发挥着协调、整合、引领的重要作用,才使得网络意见的最终达成。这些在网络意见达成过程中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个体或群体,就开始赢得网络大众的认可。我们需要将培育与使用结合起来,既要通过网络培训、道德教育、制度安排、政治动员、社会参与等方式培养一批讲政治、懂业务、技术精、品德高尚的网络意见引导人,又要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网络意见引导人可以凭借其信息上的优势在第一时间里“发声”,抢夺舆论的制高点。与此同时,党员领导干部也需要提高网络应对能力。广大网民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人民群众上了网,社情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种矛盾和情绪也随之上了网。党员干部在网络世界也要学会走群众路线,提高把握网络舆情的能力。通过分类和归纳网络话语流的,迅速捕捉重要信息,及时了解网民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具体诉求,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在网络聊天、微博留言、微信回复中答疑解惑,积极与网民进行话语互动和思想交流。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