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组织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团体中党的基层组织覆盖不够,有的出现“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现象,在一些流动人口中出现“口袋党员”。这些问题,都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的新情况。
针对党组织和党员脱节的问题,在符合条件的各种组织和机构中都应建立起党支部,特别是对于离开原来所属党组织的“口袋党员”,应专门设置流动党员党支部,使这些党员始终处在党的管理教育中。
针对党组织与其他组织脱节的问题,按照中央规定配套建立起基层组织体系。既要通过行政组织、经济社会组织、群众组织、党派以及宗教组织等把各类社会人员管起来,又要以党的组织体系,通过基层党组织来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用这两个渠道,“双管齐下”,使党的领导直达基层。还可根据各类社会组织的实际工作需要,探索基层党组织内部设置,优化支部班子功能结构,在传统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基础上,试行增设法制委员、经济委员等功能型委员。通过有力举措,全面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把“支部建起来、党员找回来、活动搞起来、作用显现出来”,使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党的活动、党的形象、党的声音、党的威信和党的力量。
二是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为着力点,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以科学严格的制度建设保证党内各项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要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真正把党内批评开展出“辣味”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特别强调,要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原则,使党支部班子真正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贯彻民主集中制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程序实施领导决策工作;贯彻民主集中制也是艺术,要善于把握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充分发挥民主,果断集中。这方面,还需要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特点,不断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规范。
三是阵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我们国家有自己特殊的国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都很大。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差异很大。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强调搞好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以不断缩小差距、协调发展。主要是:以建好、用好、管好活动场所为着力点,推进场所规范建设,做到场所面积达到规定标准,硬件配置齐全,场所功能完备,较好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有的地方在实践中,探索“有队伍、有制度、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作为”的“六有”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效果非常明显。特别强调,作为上级党委,一定要眼睛向下,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人财物都要向基层倾斜。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他强调:“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磨炼,要有完整周期。”对于在基层党组织岗位上经受考验、工作突出的党员干部,各级要注重选出来,用起来。
总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既要因地制宜,因支部施策,形式服从内容,又要从党组织体系设置、党组织生活、党组织阵地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
三、切实提高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强化质量观念,切实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一)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
抓党的建设不能就党建抓党建,必须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这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党的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历史使命这一根本指导原则,揭示了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可分割,加强党的建设,最终要落脚在加强党的领导上。中心工作是最大的政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对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一条基本要求。衡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很重要的就是看其在推进中心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只有围绕中心抓党建,党的建设才有价值;也只有围绕中心抓党建,中心工作才能做好。
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完成党赋予的任务作为努力方向,发挥党组织在中心工作中的政治领导和保证作用,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策水平、提高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在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把党的主张变成广大党员群众自觉行动中,体现党组织建设的作用和价值。要注重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坚持党建开路,通过抓党建促进各项工作。有的基层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把党政各口、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全部调动起来,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现在很多工作利益关系多元化,推动起来很不容易,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党组织把各方面力量统起来,形成合力,也只有党组织才能把各方面力量统起来,形成合力。如清理违法建筑,就涉及建筑单位、商砼、渣土运输、供水供电,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住房建设、城管执法、建设设计,以及舆论媒体等诸多单位。只有党组织才有力量把这些单位调动起来,共同完成任务。
(二)以党员、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这指明了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
以党员、群众是否满意为衡量标准,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党的建设必须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条宗旨;党的建设成效,最终要落脚到党的初心和使命上。从体现问题导向、彰显党的性质宗旨看,我认为要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设“两家”。即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党员之家”“群众之家”。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党员之家”。战争年代,我们党到一个地方开展工作,首先就是寻找这个地方的党组织,如果有,马上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尽快建立起来。有了党组织,党员就有了归宿,开展工作就有坚强的依靠。新中国成立后,党员的归属感特别强,几乎什么事情都向党组织报告,有了困难也首先想到寻求党组织帮助。现在,人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多元了,有了问题是首先想到党组织,还是找亲戚朋友,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它关系着党的组织凝聚力。作为基层党组织,应强化“党员之家”意识,落实好党内关怀机制,通过认真组织党日活动,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好“三会一课”,给党员过“政治生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激发党员荣誉感、归属感,让党员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党组织;有心里话,第一时间向党组织说,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广大党员群众的“110”,不断增强党组织在党员中的向心力凝聚力。
基层党组织还应成为“群众之家”。要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有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做群众的贴心人,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构建联系党员群众的服务平台,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党的形象在群众心中树起来、立起来。
二是加强基层风气建设。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深入开展整治村霸、‘蝇贪’、宗族恶势力、基层黑势力等专项斗争,着力解决一些基层政权被干扰侵蚀问题,净化修复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基层风气连着党心民心,必须作为重大政治问题抓紧抓好。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基层民主畅通了,群众把心里话说出来、要表达的诉求表达出来了,就能比较好地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三)创新党建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特别是要看到,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进行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路是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我认为需要注重抓好:
一是更新理念。我们党在抓党的建设上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思路和做法,这些做法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比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艰苦奋斗、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严明的纪律、旗帜鲜明讲政治,等等。这些优良传统,都是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根据变化的形势,坚持立足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寻找新的突破口,把这些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