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激励科学家群体勇攀科技高峰,鼓励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面对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意见》正是要以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和优良学风的涵养,促进科学家群体更好推动科技创新。
无独有偶,今年秋季学期将开始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确定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杰出贡献和事迹被统编教材选入,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与生活,为开展科学精神教育提供了最新颖、最前沿、最鲜活的教材。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屠呦呦在青年时期培养了对传统医药学的热爱,历经数年终于从古代药典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并且至今仍在科学探索道路上孜孜以求。青蒿素这一科技成果将中国医药科学推上了诺贝尔奖的世界科技巅峰,而屠呦呦执着的科学精神更令人钦佩。此次屠呦呦事迹入选教科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
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历数“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等中国科技力量。同时号召我们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力量让“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梦想成真。不仅如此,大数据、物联网、杂交水稻、3D打印、5G时代、无人驾驶……一项项重大科技发明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一代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科教先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选择。科技强则国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要想奏响科教兴国、改革开放的最强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想普及科技教育,培养科学精神,就应当将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多多写入教材,用身边的光辉事迹教育青少年学生,用新时代科学精神培养青年一代。
实践证明,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一流的教育造就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引领先进的科技。对教育而言,全面加强“双一流”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当前,亟需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丰富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能力。
首先,要全面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屠呦呦就是新时代最好的学习榜样。尤其是中小学要在充分利用科学课程开展科普教育之外,深入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科学知识,让青少年学生从小认识和了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量子通信、航空航天、载人深潜、高速铁路等各领域的科技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自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其次,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要组建科技制作和科学探索等专题社团,指导青少年学生动手开展实验,多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用一个个小成就点燃他们探求科学的激情和动力。
再次,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少年智则国智,科技强则国强。普及科学知识是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是手段,提升科学素养、崇尚科学精神,才是关键。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讲,唯有从小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方能将其所学知识和所掌握技能转化为科技成果,进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
屠呦呦入教材开启了新时代科学精神教育新篇章,相信随着更多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故事走进教材,不久的将来,会培养造就更多的屠呦呦式的科学家,创造研发出更多惠及人类社会的科学成果,让崇尚科学真正成为一种新时尚。(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621/1047880.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