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经济

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劳动市场

报告人: 易定红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简 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将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源,以其稀缺性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易定红教授将中国劳动市场现状与经济新常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观察研究,分析我国劳动市场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的特点、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总播放:1385
发布时间:2019-06-28 16:53
  • 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必须要建立在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稿]

  • 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源,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作用重大。想要理解劳动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需要理解目前我国的劳动市场现状。[文稿]

  • 综合“人口红利”与“刘易斯拐点”的分析,经济新常态会给劳动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我们要在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加强教育投资、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继续完善就业促进的政策体系等方面下功夫。[文稿]

     

    易定红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易定红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点此观看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同志们好,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劳动市场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关的一些政策建议。

    一、可持续发展、经济新常态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几个现象。第一个就是“民工荒”。2002年的新闻热点中出现了“民工荒”一词,这一从珠江三角洲出现、不断蔓延至东南沿海甚至内陆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及服务业招工困难为特点的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现象引来了大批学者的关注。过了几年,尤其在2008年以后,出现了“涨薪潮”,这是第二个现象。这次工资上涨不是高技术工人或高级人才的薪酬上涨,而是非技能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工资迅速上涨。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后迅速实现强劲复苏,却出现企业招收农民工难的问题。随着对农民工劳动力需求的上涨,许多外出打工者开始惜售自己的劳动,由此出现了企业为找到足够劳动力而不得不上调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从劳动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开始出现下降状态。第三个现象是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

    我们结合这三个现象来看,一方面是从经济增长速度的角度来看,GDP增长速度在下降;另一个方面是从劳动市场的角度来看,涨薪与招工难。这意味着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遇到了瓶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经济可持续发展,让未来经济能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么,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生产方式。

    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写了一本书叫作《寂静的春天》。在书中,她描述了一个安静的春天,没有花开鸟鸣。这种现象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作者提出经济增长必须要关注人类环境。这本书使人们开始思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1968年,在意大利罗马成立了罗马俱乐部,欧洲10个国家的大约30名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计划专家开始探讨人类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同时成立了以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米多斯为主的研究小组。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非常悲观地提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无可避免地会有一个自然的极限。人口增长、食物短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因素导致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不能支撑人类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不可逆转的衰退。如果人类还要继续发展、经济还要继续增长,我们必须要限制无限制的经济发展。《增长的极限》为人类敲响了警钟。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0多个国家参加的人类首次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983年,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成立。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主要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三大部分,并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重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1993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联合国就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出重要议程。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符合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即为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的概念涵括了人类社会、经济、自然三个方面: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仅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是整个社会的持续和全面进步。

    2014年11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同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消费,投资,出口与国际收支,生产能力与产业组织、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资源约束,经济风险积累与化解,资源配置模式与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作了归纳、总结,强调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经济结构的全方位优化升级。如果再展开一些,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长速度由超高速向中高速转换。这是一个表象。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换。三是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主攻方向。四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五是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机制保障。六是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结果。

    从经济新常态的描述来看,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与此相关的是,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劳动市场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必须要建立在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准确判断的基础上。通过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判断,我们可以思考未来中国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进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以上是我们今天讨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劳动市场”这个主题的总体背景。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