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中俄关系(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对外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其中,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持续、高水平的发展,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功实践的重要缩影。

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又就深化双边关系、推进各领域合作以及重大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7-2020年实施纲要。在此期间,普京总统向习近平主席授予了俄罗斯国家最高勋章“圣安德烈”勋章。2018年,普京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普京总统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枚“友谊勋章”。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到2019年4月底结束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俄元首在五年间共会晤了29次,保持着每年在各种国际场合会面5到6次的高频度。正是通过两国元首间的密切接触、相互信任、坦诚沟通以及在两国间建立的各种多层次、多领域的会晤和交流机制,两国的政治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其次,中俄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上热下冷、政热经冷”曾经一直是中俄关系的突出特点,而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和政治关系达到新高度,两国合作的内涵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扩大。中俄关系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广泛的维度和多元支点,同时两国也确立了以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合作为三大支柱的高层定期会晤和其他各层级合作的机制。如果和中美、中欧关系做比较的话,中俄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关系显然具有更高程度的战略性、互信性和一致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俄关系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

一是政治领域。历史和现状都决定了中俄两国存在着利益交集,这是两国建立政治和战略互信的重要基础。不断着力的牢固的政治互信,应该是两国关系最主要的特征。2016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关系建立的基础是非意识形态化,平等,互信,相互承认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利益,尊重对方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主权权利,互不干涉内政,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问题上相互支持,全面互利合作,摒弃对抗。”

二是经济领域。中俄务实合作不断深入,快速稳步发展,涵盖的领域非常广,包括经贸、金融、能源、科技、农业等。目前,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的中俄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2016至2018年俄罗斯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近年来,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第一大农产品的出口国;双方签署了《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双边贸易中,今年前三个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41.7亿美元,同比增长4.2%(按人民币计价增长9.8%)。双方经济相互依存度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很难再用“政热经冷”来解读中俄关系。

三是安全领域。中俄的防务安全和军事合作也一直在不断往前推进。由于双方在战略利益和安全利益上有很多交合之处,目前,中俄两军的高层交往在军事技术的合作和联合军演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两国国家安全利益趋同的前提下,中俄双方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四是国际合作层面。中俄在一系列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立场是逐步接近、相互支持的。

五是人文领域。中俄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相似的社会政治文化,长期的交往也是一个互学互鉴、求同化异的过程。近年来,通过在两国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的人文领域的交流,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不断加深的,交流的形式、程度、机制、影响也有了重大突破。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俄关系已经超越了之前的主要靠外部驱动力,内生动力开始显现并增强。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俄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俄罗斯是最早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安理会大国。作为在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俄罗斯的支持与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俄罗斯高层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合作,提出要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参与和中国“一带一路”的对接合作。2015年,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8年,中俄又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为今后两国在欧亚地区建立高水平的经贸安排奠定了重要基础。

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市场,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金融合作中具有巨大潜力和合作空间。正因如此,双方日益彼此看重在对方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对方看作为提升经济水平的优先伙伴。当前的中俄经济合作正在逐步摆脱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以及两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开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优先领域和中俄已有的合作架构衔接,成为提升两国合作水平的重要措施,打开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的空间。

三、从中俄关系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问题与考验

经过多年发展,中俄外交积累了大量的正资产,为两国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仍有一些潜在的制约性因素没有消除。包括如何加强政治互信与政治平等,如何避免用简单的地缘政治思维延续冷战时期的中俄美三角关系格局。中俄两国未来仍需进一步努力,维护和塑造好“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一,如何加强政治互信与政治平等。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中国快速发展后,两国综合国力对比产生历史性变化,在经济体量不平衡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平等关系的问题。

与苏联解体之初相比,中俄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地位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中俄经贸的规模、结构、各自在对方贸易总额中的占比都是不对称的。中俄能源的合作虽然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并不能改变中俄经贸中的结构性差异。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认为与中国的合作不能替代对西方市场、技术和资金的依赖。同时,在参与全球治理的方面,无论是在安全还是经济、金融、气候变化等领域,还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的声音、对世界的影响也超过了俄罗斯。上述这些现实存在的不平衡,使俄罗斯国内,尤其是精英层对发展中俄关系还存在着疑虑和心理上的障碍。近年来,俄罗斯受到西方的挤压,开始在外交上“向东转”,但又担心“向东转”会加剧对中国的依赖。还有一点就是,即使国力下降,俄罗斯仍然定位自己是独立的世界力量的中心之一,要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坚持与中国、美国平起平坐,扮演一个独立的角色。

从这些分析来看,政治上的平等在中俄关系当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仍然是一根在未来处理和发展中俄关系时不能触动的神经。中俄平等,指的是政治上的平等,是相互尊重对方的平等地位、对方的合理利益,平等解决两国间的问题。在未来,如何在两国的经济实力乃至于军事实力都发生变化之后保持政治上的平等,是中俄关系起码在未来10年面对的一个挑战,双方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要以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发展对俄罗斯不仅不是威胁,而且是重要的历史机遇;俄罗斯也要克服心理上的失衡,以平常心来对待邻国的发展和强大。

第二,如何避免用简单的地缘政治思维延续冷战时期的中俄美三角关系格局。近年来,在国际关系体系的转型上,大国关系进入了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期。其中,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及其走向受到了高度关注。对这三国关系的模型理论设计至少有五种:一是中俄美形成三边合作,这是比较理想化的;二是美俄开始战略合作,制衡中国,这是对我们非常不利的;三是中美达成战略妥协,形成两极结构,这是俄罗斯绝对不能接受的;四是基本延续当前格局,中俄保持战略合作,但中俄美都相互保持独立,维持三极结构;五是中俄结为联盟或亚联盟,与美形成公开对垒。其中一些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在可见的未来,中俄美最可能的关系就是第四种,延续当前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延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中俄继续保持战略合作,中美、俄美关系或好或差,但在战略信任度上都会低于中俄关系,美国虽然同时对中国和俄罗斯施压,但其战略压力不会同时达到危险的程度。

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来说,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都是当今非常重要的两组双边关系。多年的外交实践证明,这两组关系的好坏不仅关乎中俄美各自的国家利益,还关乎全人类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发展好、维护好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包括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与俄罗斯、与美国都发展良好的关系是最佳的选择,也是我们当前的政策,但是其结果不一定也不完全取决于中国。在未来,怎样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零和博弈,不寻求对抗,合理、有效、建设性地运用中俄美框架创造外交主动来发展大国关系,增加战略资源,抑制大国冲突,维护战略稳定,推动建设新国际秩序,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来说,是新的重大考验。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