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零距离”还要“心贴心”

既要“零距离”还要“心贴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增进和群众的感情,不仅需要“零距离”,关键还要“心贴心”。即使距离很近,心不相通,往往形同陌路,而心里相通、相融,就会团结一心,形成强大力量。增进和群众的感情,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只有向前冲。

毛泽东曾经说过,应当“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必须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只有把心交给群众,才能感受群众冷暖,才能体会群众疾苦,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战争年代,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摧不烂、打不垮,就是因为与群众心连心,有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现在,更要与群众情同手足、亲如兄弟。

把心交给群众,就是要做到与群众心里相通。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不是空间距离有多近,而是心里有多近,心灵是否相通?心灵不通,心中几乎没有百姓,即使与群众近在咫尺却很难“心贴心”,貌合神离,最多只能是“粘”在一起或者“捏”在一起。只有心灵相通,才能从内心深处予以认可,才可能如同鱼水而不是“油水”。杨善洲在市里、焦裕禄在县里,尽管距群众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却与老百姓“心贴心”,主要源于他们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与群众心灵息息相通,没有任何隔阂,群众也愿意买他们的“账”。

把心交给群众,就是要做到与群众心里相融。干部和群众融为一体,不是表面的“粘贴”,而是心灵的融合。粘贴的只能是身体而不是心灵,心灵融合的是感情,是像焦裕禄“心里只有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那样的真挚情感,既不是作秀,也不是装腔作势。干部心里装着群众,自然就会把这种真挚情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出实招……也许这些事情小的可能不起眼,但,只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然而,这些道理虽然浅显,却未必都能做得好。现实生活中,少数干部不仅心里没有群众,有的见到群众可能还害怕:一怕群众找麻烦。二怕群众提意见。三怕群众发牢骚。一些干部即使偶尔“碰见”群众,也是不冷不热地寒暄两句,心不在焉地问候两声,虽然看似“零距离”,实则有千里之遥,彼此之间好像有一座无形的“墙”。

去掉这堵“墙”,有时候并不需要太高的工作艺术,也并不一定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而在于从点滴做起:从与群众的一次握手、一次聊天、一次劳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真正的温暖、真心的关爱、真诚的信任;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以诚相待,干活儿搭把手,心里憋屈聊聊天儿、解解闷儿……这样的感情会像火炉上的水壶一样温度越来越高,再坚硬的“冰块”也会被融化。因为群众的感情最朴素、最真挚,没有半点儿水分,也容不得有半点儿杂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心贴心”,干部和群众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众才会一心一意听党的话、跟党走。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党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