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自己位置 融入国家发展
霍润是到澳门的第三代,当过警察,做过皮革生意,现在做食品贸易,生意蒸蒸日上。1999年,他40岁,亲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他说:“20年来,国家给了特别多、特别好的政策,澳门才能发展得这么好。我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见证。”
2003年10月17日,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了CEPA,开放内地居民赴澳门个人游,使大量内地游客涌入澳门,为当地的餐饮业、酒店业、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带来巨大商机;随着泛珠三角地区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澳门经济增长;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一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一平台”写入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作为微型经济体,“小”是澳门发展的最大瓶颈。2009年国务院将横琴规划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大大开拓了澳门的发展空间。
2013年4月,“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在横琴新区正式营运,为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插上翅膀。产业园至今累计注册企业共159家,其中澳门企业39家,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今年11月底,欧伟乐内科诊所在横琴开业。欧伟乐表示,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士到横琴工作、生活,诊所可以大大方便这一人群。
20年来,澳门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因为历史原因,澳门与人口超过2.6亿的葡语国家联系广泛。2003年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在澳门成立。2017年“中葡合作发展基金”总部在澳门揭幕,这一总规模10亿美元的基金,主要用于投资莫桑比克、安哥拉、巴西等国的农业、制造业及能源业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澳门提出更明确的定位:“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城市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给澳门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刘丁己说,澳门人少地小,与周边城市合作,才能发挥优势、规避短板。融入大湾区后,“约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人才够多、市场够大,也就可以吸引更多资金。甚至还可以借助大湾区,把商业模式复制到整个内地市场。以卖牛腩面为例,在澳门最多只能卖给60万人吃,将来可以卖到西安、南宁、重庆……整个内地,这是多么大的市场空间。”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如影随形。既将就职的澳门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贺一诚有清醒的认识,“在大湾区规划中,我们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比如澳门和横琴怎么合作发展,怎么发挥好优势,这对澳门很重要。
澳门的优势在哪里?澳门拥有中药质量研究、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慧城市物联网、月球与行星科学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乏科技资源,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旅游教育培训领域,澳门旅游学院是全球首家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素质认证”的教育机构。
2019年6月,澳门根据大湾区发展规划内容,采取“定位合作、错位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自己的五年规划。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腹地,从横琴扩至大湾区各城市。
日前,澳门音乐产业协会专门为回归祖国20周年创作了一首歌《莲成一家》:“小小一朵莲花,背靠着伟大的胸膛,浮沉顺逆分享分担;住在同一个家,牵着彼此并肩开创,互相守望朝着同一方向……”
如同歌中所唱,20年来,伴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澳门迎来一次次机遇。20年来,小小莲岛与祖国内地越来越密不可分,人员往来频繁、经济合作紧密,命运更水乳交融地联结在一起,风雨同舟、携手奋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