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我国干部本质特征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剥削阶段官吏的根本标志。
“干部”既然是人民的“公仆”,肯定就得以“干”字当头。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这短短的一句话,把“干部”的职责、功能描述得言简意赅,通俗明白,且层次清楚,渐进性强。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党员干部都当好好锤炼这四“干”功夫。
炼“想干愿干”的情怀,增强思想动力。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强调教师要把学生的“要我学”意识转化为“我要学”,也就是说要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同样的道理,作为党员干部,只有从意识深处有着“我想干”“我愿干”的高尚情怀,才能增强“干事”动力,在工作中不讲价钱,不推三阻四,唯有任劳任怨,并能从中感受到人生的乐趣,为人民服务的乐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累并快乐着”。反之,“我不想干”“我不愿干”的想法只能导致工作中的牢骚满腹,怨气冲天。
炼“积极干”的态度,获得群众认同。“干事”的态度是做事的外在表现。有的人对待工作积极乐观,充满了正能量,而有的人却消极怠慢。那么,“积极性”从何而来?从思想意识中来。“愿不愿”“想不想”是不同的精神元素,藏于心灵深处,“不为外人道也”。而“积极”与“消极”只能从工作状态中表现出来,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是百姓评价干部的标准。有“积极干”的表现,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就自然高了。
炼“能干会干”的本领,促进干事成果。有的同志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很强,许多工作都“干”在前,但就是效率不高,甚至原地踏步,究其原因可能是只有工作激情而缺少基本功的缘故。要“能干会干”,就不能当“大老爷”高高在上,而要做“老黄牛”接地气耕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把“能”字和“会”字融入自己生活、工作的常态,在摸爬滚打中不断学习、领悟,在“能”与“会”上下功夫,促进干事成果的提高,那样才能不辜负自己的一番热情,才能换来百姓的认可。
炼“善于干”的技巧,提升工作质量。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干会干”了,只能说是具有了“苦干”的资本,但一味的“苦干”还是有些行不通的。我们的工作还需要“巧干”,“善于干”才能提升工作质量。要达到“善于干”的境界,就要从“想干愿干”开始,继而“积极干”,然后再争取“能干会干”。这样一路下来,既有“苦干”的精神,又有“巧干”的机智,达到了干部工作的最高境界。
古人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缺乏实干,那是耻辱的事情。“想干愿干积极干,能干会干善于干”,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看似平淡却蕴含深刻的哲理;看似通俗但确是高瞻远瞩。“干”的过程,是从思想意识到行动践行的过程,是苦练基本功到干事高境界的过程。党员干部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切实锻炼出四“干”功夫,方能行稳致远。(责编:赵一頔;校对:张慕琪)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210/1075264.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先滩镇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