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社会

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

报告人:柏燕谊 心理咨询师
简 介:焦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焦虑是不是就是生病了?父母的焦虑情绪应该如何安放?本期报告中,心理咨询师柏燕谊将从父母为什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父母要学会自我觉察焦虑的信号、父母要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性、父母如何合理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五个方面,为网友讲述“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这一主题。
总播放:15607
发布时间:2020-04-24 11:39
  • 在生活中,父母要面对各种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能力的不足与无法满足的自我欲望,因此,处于焦虑的情绪当中就是一种常态。而孩子犯错原本也是一种正常状态,但是他们所犯的错误却特别容易激发父母内心中的那些不可控、恐惧、忐忑等焦虑的情绪。同时,孩子本身也是矛盾和冲突的,他们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安慰到父母,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被父母尊重、欣赏、公平对待。因此,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父母的焦虑情绪更容易被激发,甚至放大。[文稿][课件]

  • 父母要学会从不同维度去觉察自己的焦虑情绪:首先,要通过身体的维度进行自我观察,身体的症状与情绪有着内在的关联,比如胃口不好、睡眠障碍、身体莫名疼痛、心慌心悸频繁等;其次,要通过行为维度进行自我观察,比如反复检查车门、门窗、煤气是否关好等;最后,要通过情绪维度进行自我观察,比如情绪波动大、爱指责别人、对家人包容度差等。[文稿][课件]

  • 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人生经验、成长环境中面对未来的生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利弊共存的,时代的特殊性对于当代孩子的影响也容易让家长陷入焦虑的情绪当中。比如,家长可能会认为现在的孩子获得快乐的渠道太少、价值感太低、太容易沉迷于网络事物等,而忽略了这些客观情况背后孩子内在需求的表达。只有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对孩子的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才不会形成巨大的冲突。[文稿][课件]

  • 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直接关联性。有什么样的土壤,就长出什么样的植物:在沙粒中长出的就可能是仙人掌,在水中长出的就可能是莲花,在土里长出的就可能是玫瑰……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朵,家长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土壤”当中的养分就是家长的人格状态。[文稿][课件]

  • 父母应该如何合理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首先,要真实、勇敢地面对自身的局限性;其次,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宽容地面对自己及他人;最后,要为自己设定有效、可行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当父母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拥有谦逊、宽容的生活态度,同时对生活有信念、有目标的时候,焦虑的情绪才不会影响自身生活,孩子才有可能更愉快地成长与学习,这样的家庭也会更加幸福。[文稿][课件]

     

    QQ截图20200424110145_副本

    柏燕谊 心理咨询师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视频专辑

    点击浏览课件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这个话题。焦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焦虑是不是生病了?实际上,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状态,人在紧张、期待以及对某件事不能够确定的时候,会处在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状态下,其实这就是一种焦虑的状态。

    一、父母为什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在生活中,父母要面对各种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能力的不足与无法满足的自我欲望,因此,处于焦虑的情绪当中就是一种常态。而且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焦虑情绪更容易被激发,甚至被放大。焦虑是对于很多事情的不确定,害怕失败、犯错,或因此而受惩罚,期待无法获得满足。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他们都在不断犯错,在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成长。因此,孩子犯错原本也是一种正常状态,但是他们所犯的错误却特别容易激发父母内心中的那些不可控、恐惧、忐忑等焦虑的情绪。

    父母通常会用特别强烈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或者帮助孩子尽可能减少错误的发生。此时,父母越焦虑,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承受能力、耐受程度就会越低。很多父母明知孩子还小,很多东西还不懂,但是孩子一旦犯错仍然容易暴怒,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甚至有时还会动手。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父母内心的恐惧、忐忑以及对自己的不满非常多,他们就特别害怕看见孩子呈现出来弱小、无力的状态。因此,这样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也会更加严苛,甚至会出现暴怒的情况。

    那么,父母打孩子是不是一个问题?其实,谁都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但是如果父母打孩子的情况十分频繁,而且是和孩子相处中的常态,这就不一定是孩子顽皮、不懂事,而很有可能与父母内在的焦虑有关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断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爱惹事、不想上学,是孩子出现了问题。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对父母是一种配合和呼应的状态。当父母特别焦虑、需要情绪释放的时候,孩子就会发现:父母因为自己犯错而发脾气、摔东西之后,情绪得到了安慰。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因为表面上孩子犯错是给父母添了麻烦,但是父母内在的焦虑情绪恰好因为这样的麻烦被激发,而后有了发泄的过程。所以,孩子犯错反而成为父母内在焦虑情绪释放的出口。当孩子发现自己犯错有这样的功能,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总是惹事生非。因此,如果孩子外在的主要成长环境没有得到改善,也就是与父母没有良好的亲子相处模式,无论孩子得到多么正确的引导或者疏导,回到家里,他又会不自觉地扮演父母情绪的“垃圾桶”。所以,我们经常说,处理孩子的问题一定是要对应其整个家庭。

    父母的焦虑情绪还会使其不断与孩子产生冲突。孩子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安慰到父母,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被父母理解、尊重、欣赏、公平对待,渴望通过自己某些行为、情绪的表达,让父母看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然而,焦虑的父母往往关注的仅仅是自己有多么生气、丢面子、害怕,而无暇顾忌孩子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这个时候,孩子不被父母所理解的失落,就会让他们去完成一种对自我的坚守,比如不好好学习、不上学、离家出走等,甚至有一些孩子还会出现自残自伤的行为。所以,孩子本身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

    当孩子的矛盾、冲突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同时被激发,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暴跳如雷,而当孩子在父母暴跳如雷之后,呈现出委屈、悲伤、“好孩子”的状态时,父母又特别自责,同时通过对孩子过度补偿的方式来安抚孩子,比如想买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想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在和父母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会不怕犯错,因为犯错受惩罚之后还会有巨大获益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孩子的错误行为就不能被纠正。

    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养成自律等良好习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父母一定要及时觉察和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