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稳”“六保”为抓手开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

以“六稳”“六保”为抓手开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了。2020年的两会,是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初步胜利的回应和总结,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谋划和部署,是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律法规体系化的完善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化的昭示和强化。多重历史节点,注定了今年两会肩负着多重历史使命。特别是两会上重申“六稳”目标、强调“六保”任务,鲜明地释放了人民至上民生为本、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诸多信号,体现了党和国家在疫情常态化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这是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和深刻领会的关键。

1590393573936

六稳”“六保”把就业作为首要任务,这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的现实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今年的两会,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民法典的修撰审议,无论是“两高”的工作报告还是关于香港问题的立法决定,都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自觉,体现了各项工作聚焦人民期盼、服务人民需求、发展人民权益的主动担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稳”“六保”等一系列求真务实的民生举措,更是直接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放到了施政第一位。

受疫情影响,人民群众当前面临最大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就业。失业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民生活的各种困难,是关系千家万户生活持续的首要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个问题不回避、不躲闪,“就业”这个词先后出现了39次,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千方百计保就业”: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特别是要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问题。报告中提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财政赤字规模适度增加、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切实保障等,体现了中央解决问题的坚定和运用政策工具的精准。这些政策要用好用足,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免受大的冲击,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复工复产中得到稳步提升。

六稳”“六保”的根本在于扩大内需发展经济,这既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疫情冲击的短期对冲,又是优化发展结构、完善发展模式的长期考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很好地体现了“保”“稳”“进”三者的辩证递进关系。无论是“稳”、“保”还是“进”,都要有经济增长作为支撑,而经济结构的完善、优化和提升,以及抗冲击能力的强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关键。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一直是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是如果内生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就如同三足鼎立缺了两足,对整个经济的协调稳定和良性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随着这两年国际经济逆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疫情带来的产业链挤出效应正在加剧,外向型经济遭遇寒冬,内需不足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章论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来部署。扩大内需,要着眼于发掘国内市场的充足潜力和强劲韧性,让投资和消费两个轮子协调运转起来。在促进消费方面,商品消费要不断优化升级,服务消费要不断提质扩容,绿色健康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消费要拓展领域,数字消费、网络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要加快培育。在扩大投资方面,要着眼于“有效”二字,在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努力提升投资效率。当然,扩大内需不能光靠倡导,还需要有必要的财政金融刺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等一揽子举措,必将对刺激国内需求起到应有作用,必将对长期保持市场供需良性互动起到应有作用。

六稳”“六保”凸显了“底线思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矛盾和风险隐患的正确预判,宣示了中国克服困难直面挑战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时空交汇点上。世界正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面临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这是我们思考问题和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短时段的形势看,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我们面临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任务艰巨繁重;同时又面临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以及世界经济内卷化和国际不信任因素与日俱增,形势复杂严峻。正如政府工作报告判断的那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面前,我们必须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充分估计各类困难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以“办好自己的事”为出发点,以“六保”作为实施“六稳”的着力点,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平稳开展。

“六稳”和“六保”,其实是一体两面。“稳”是“保”的进一步目标,“保”是“稳”的有限性兜底。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越多,“保”的重要意义就越发凸显。疫情之下国内就业压力加大,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列在“六保”前两位,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市场主体作为经济运行的载体和呈现,保市场主体有助于降低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防止这个不利影响长期继续下去。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基层运转等,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之大事”,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面安全,必须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六稳”“六保”,“稳”是大局,“保”是底线。保住底线,稳住大局,避免出现经济上的系统性风险和社会面上大的不安定现象,我们才能慢慢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中国这艘巨轮正在惊涛骇浪中航行,在风波暗礁里奋进。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直面风险挑战,凝心聚力抓好“六稳”“六保”,真抓实干落实各项目标,就一定能够驾驶巨轮冲出风浪,就一定能够满载希望向着光明稳航。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