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激活“运河新生”

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激活“运河新生”

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说,今天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既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担当。

保护好运河景观,建设大运河生态带。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曾经的运河航道年久失修,河道污染、坍塌淤塞情况严重,现通过大力推进大运河绿色廊道建设,开展拆迁拆违、垃圾清理、河道清淤、生态修复四大工程,运河风景大为改观。下一步,各级各部门要总结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提升运河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充分贯彻“还运河与人民”的理念。

传承好运河精神,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代表了人类运河文明和技术的最高水准,要建设一条与大运河历史地位相匹配的运河文化带。一要关注人河关系,用好运河人物这一珍贵资源,建立运河人物事迹资料库,宣传运河名人故事,在文旅开发中用好运河名人故事资源,引导游人领略历史名人在运河边留下的足迹;二要秉承“原滋原味”的原则,在对建筑古迹修复与历史街区改造时,尽量原址原貌修复,呈现大运河沿岸文化遗产本来样貌;三要深入挖掘诗经、武术、杂技、医药等特色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鉴定和保护工作,充分展现大运河精神的现实意义。

利用好运河文明,建设大运河经济带。运河沧州段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一要明确思路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大运河的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努力打造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经济带;二要落实系列规划,全面推动实施,坚持城市设计化、建设项目化、工程精细化、功能服务化、城镇特色化、运作市场化、程序规范化;三要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建立与上下游沿线城市互动合作的机制,搞好运河项目对外推介;四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实现多种媒介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业态。

目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系统性遗产保护、高水平传承利用、健全合作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盘活资源,创新机制,为打造河海相济、动能强劲的重要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努力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激活“运河新生”。(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622/1090591.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市纪委监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